布兰特·寇特莱特的《超个人心理学》是安通模式师资课程班的第二本必读书。师资班的学员在朱彩方博士的指导下共读此书,并线上累计讨论了4次共10个小时。以下是部分学员的读后感,与您分享。
1
基于科学实证的身-心-智-灵整合
——《超个人心理学》读后感
Jane
读完《超个人心理学》,不禁对作者布兰特•寇特莱特肃然起敬。这是一本基于科学实证的心理治疗与灵性转化的整合之作。寇特莱特在大量的东西方心理学、哲学、宗教等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临床观察与科学实证,以开放、批判的态度对超个人心理治疗理论及临床实务进行探究与评估,探索身-心-智-灵的整合之道。
本书的聚焦点是心理治疗,因此作者的讨论也着眼于与此相关的主题。
书中第一部分阐明了超个人心理学定义及其整合架构。超个人心理学的综合理论致力于整合世界各种灵性和心理学的取向。作者指出超个人的主题和方法都在于意识,治疗师的意识是实现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关键。
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主要的超个人取向心理治疗学派通往终极存有的策略及其局限性,超个人治疗可以采用兼容并蓄的方式运用这些较系统化的学派。
第三部分作者以双倍于其他部分的篇幅探讨了超个人治疗领域的重要临床议题:禅修与心理治疗的关系、灵性危机及超常意识状态等,同时探讨超个人心理治疗临床和专业伦理的困境。
第四部分试图在超个人心理治疗宽泛而又特殊视野的基础上综合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共通的原则。
阅读本书,有两点印象深刻。
一是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开放的视角。本书的第一部分寇特莱特就以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开篇,指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超个人心理学,虽然有很多让人称道与兴奋的创新之处,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危险,需要加以了解和处理。在接下来的一些章节中,你会发现寇特莱特不断提出各种问题,同时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探究都还只是在起步阶段,处处可见其科学严谨、开放批判的精神。这些问题无疑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科学、开放的视角,书中任何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都会是心理治疗领域复杂而又有趣的课题。
二是本书让我们用更开阔、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超个人心理学为所有传统心理学的知识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不但涵盖传统的心理学,更使心理学进入崭新的模式和灵性构架。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整合架构让我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体系或世界观,而是自由运用灵性传统、现代哲学和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使原本被传统心理学模式忽略或病态化(如精神病、各种灵性危机)的人类经验受到关注,出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如精神病不只是本我病态淹没“自我”,还可能是一种通灵的开启,可以通向广大的宇宙力量,提高灵性和心理疗愈的可能性。“灵性危机看似混乱、失控,但它预示意识的崭新发展、打破旧有的结构、产生全新的成长和更以灵性为导向的生活……可能在心理和灵性上得到更高层次的整合。”(p.155)
最后,诚如作者所言“现代深度心理学已显示人类经验中的幻想和想象是多么强而有力,人类心灵创造错觉的力量非常强大。由此看来,超个人实务有多少部分是纯属幻想的呢?” (p.222)——这也是布兰特在书中多次提到的超个人心理治疗理论及临床实务仍不够清晰、严谨的地方。超个人心理治疗目前多半还是现代心理学与灵性传统的混合物(二者简单混合),而不是现代心理学与灵性传统的合成物(两者经过变化和修正成为新的整体的一部分)。超个人心理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要严谨地发展和验证理论。
2
超个人心理学最主要的灵性议题都是正确关系
——读《超个人心理学》有感
徐圣强
《超个人心理学》概述了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它结合了世界各种灵性传统和现代心理学知识系统,阐述了在禅修与心理治疗、灵性危机、超常意识状态下的临床课题。书中还分述了威尔伯、荣格、瓦许本、阿里、阿萨蕉利与格罗夫等代表人物的治疗取向及模式的优缺点。
超个人心理学之“超”,既有“超越”(transcending)意思如超常意识状态,又有将传统心理学带进更大的灵性语境的“跨越” (across)身心灵的意思。正确关系在超越的灵性议题下益显神圣。
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正确的关系”在超个人灵性议题中流淌。
正确的关系能厘清先有心理工作还是灵性工作的问题。最近几个月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社区隔离、封城。而欧洲中世纪鼠疫大瘟疫----黑死病夺走了占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达2500万之巨。按《超个人心理学》作者寇特莱特所说,“魂的道路的现象学经验涵盖许多不同的表现,但特征都是逐渐增加神性与个人灵魂的关系和联结“ (P133.)。欧洲中世纪瘟疫期间,当时英国一个叫亚姆村的所有人在牧师主导下,在教堂里商议决定:为阻绝疫情往北扩散,一致决定不往没有疫情发生的北方逃离,自我封村。村民自愿自我隔离400天,瘟疫才随着感染者的死去而消失。之后,留下幸存的70个人活下来。在牧师闪耀着灵性的光辉的倡导、提议下,灵性也成为每一个村民心理动机的核心。这种关系显然是:灵性的展现是在整个心理工作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之后(P227)。我们可以称之为灵性与心理的正确关系。
正确的关系也是处理治疗师与来访者关系的基础。《超个人心理学》谈到“完形治疗与灵性传统的相似处”中的“我和你”,我和你的关系则使人进入神圣关系,把他人视为面对面的你,视为目标本身,建立一种关系,就是对等关系。我与你相互之间是相互主体性的取向,治疗师与来访者同在,这种关系是相互的。
在心理咨询中“相互关系”的意义也在于治疗关系的建立。作者在格罗夫LSD模式与全息呼吸工作模式中提到,由于缺乏长期的持续的治疗关系,来访者难以建立新的自我结构。超个人治疗关系体现的是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具体地体现于非超常意识状态技巧下的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治疗的关系中。
在精神分析中,通过情感转移,重新推动停滞和受挫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旧有的自我模式进入自我的疗愈,生长,逐渐发展新的结构,旧我的关系到重新建构的自我新关系的转变。在人本主义治疗中,咨询师积极的关怀和共情,使来访者的盔甲软化,以真诚的关系取代不真诚关系。成功的疗愈无一不在这样的治疗关系中实现。
最近,在托马斯.希伯尔关于疫情、韧性的讲座中,也讲到正确的关系。他说,关系从我开始,我与我自己的关系,我的内在与外在关系,接收信息的觉察、处理。他说,人际关系网是我们神经网外在的显现。如果我们与大自然关系不好的话,长期来看,是不开心不快乐的。夫妻关系不融洽,整个家庭也是不幸福不快乐的。他说,一个组织,如果成员不能互相支持,关系不好,也是不快乐的。而这些不开心不快乐不幸福,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关系维系。
我们在充满诱惑的这张社会大网里生活和工作。为实现愿望也好,理想也罢,我们是否愿意在这鲜活的关系里,以快乐为经以觉察为纬,辛勤编织?如果愿意,那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和工作的劳顿里,无论失去或得到,我们或许能安然地悦纳。
超个人心理学下完形学派治疗取向强调把他人视为面对面的你,视为目标本身,建立一种对等的关系。正确的关系,是疗愈的开始。
荣格认为“自我”的发展在前半生,着重于世界和行动:做事、成就、磨炼出独立的“自我”,在世上得到某种支配力。但到了35-45岁的中年,或是更老的时候,成人“自我”开始出现疏离感或缺乏意义感,于是开始转向内在“自我”的任务就是学习体认自己正确的位置,和比较重要的存有基础建立适当的关系。
瓦许本(Michael Washburn)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描述——中年危机。瓦许本认为人到中年时,向外流动的欲力逐渐褪去,以外在的焦点流回动力之源,“自我”跟随欲力的流向,也转向内在。荣格的“自我”向潜意识的原型、灵性能量敞开;瓦许本的“自我”与动力之源融合。而这,就是正确关系下的敞开或融合。
无论危机中的“敞开”还是“融合”,都是”自我”转向内在的阀门。这种正确的关系的源头是,将“自我”带回原型灵性我,为之敞开时,就开始了个性化历程,而原始的未经发展的前个人状态,在新的融合下,却是充分发展的超个人状态。是”自我”在发展过程中与”欲力”及”灵性”之间的一次逾越及升华。
不论是耶稣基督教导的“爱人如己”,佛陀强调的慈悲,还是克里希那穆提的陈述,最主要的灵性议题都是”正确的关系”。世界各地的灵性传统强调必须有神圣化的关系。相互主体性和(人本)-存在主义强调的真诚关系则是以俗世的方式表达这种关系的价值,而超个人观点拥抱关系的神圣性,则使关系的价值达到极致(P104)。
撰文:Jane 徐圣强
编辑: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