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明向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010-65797473     18511222947
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竹林禅院三日修学

时间:2018-10-23 点击率:


竹林又现春风澎雨呈祥瑞

梦宇重开晨钟暮鼓续香风


金秋十月,伴着阵阵的江南独有的桂花香,一路来到药山寺。初见时分,顿觉的寺院建筑别致,古色古香,雅而不俗。周围竹林环绕,顿时心中闪现出秦观的那句:”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2018年10月2日—10月4日,此次来药山是参加我们明向文化的《安住与沟通2.0》课程的落地工作坊。选择此地,想必除了明向文化领头人朱彩方博士和寺院主持明影法师一师之徒的多年世间交情外,也定是冥冥之中自有因缘,让我们一行来自天南海北的二十四名同学相聚于此。


翠竹环绕,湖光山色。大家不顾舟车劳顿之疲,到达安顿后,很多同学便大步流星的徜徉其中。静谧的夜色,阵阵的微风显的格外温柔。远离城市的喧嚣,又别于一般乡下的单调,置身在这茂盛的竹林中,仿佛身心在刹那间同竹的品格融合,它心空无杂物,甘于孤寂,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虚怀若谷,婆娑有致。

安住当下,随机应变

世出世间,慈悲应化


同学们临时受邀参与村党委举办的《临澧县鳌山村爱心协会第三次奖励大会》,明影法师应邀做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会前发言。


法仗僧传,修行在人间。回顾我们华夏历史,孝悌忠信,四维八德,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皆生于平凡大众之中,却当之不愧为我们生活中的楷模。僧人示现,并无大众印象中的谈玄说妙,洋洋洒洒,对普罗大众道尽一幅安分尽责,邻里和睦,崇德向善,积极进取的蓬勃景致。像一场精神盛宴,看得见,摸得着,但要想活在这景致里,还要靠着每个人在汲取养分后的勤恳耕耘。

我们在他乡参与着他人们的爱心传递,体味着共同祖先的智慧传承,那天的阳光很热烈,露天的现场有些嘈杂,可是依然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人,在那么一些瞬间,让他们觉得收获满满。


陈明霞说:“  一开始坐在我身边的高龄村民是对法师是怀疑的,以为这样的活动邀请一位佛教的法师来讲个啥?听完了明影法师的演讲后,以及整场政府领导对法师的认同和赞誉后,这位村民认同了,说讲的在理儿,讲的很透。很好!”


暮鼓晨钟,秋鸿春燕,随光阴闲过遣。

结茅庐数椽,和梅诗几篇,遂了俺平生愿。


晨钟,虽然寝室的同学们依然有着贪恋着温暖被窝的念想,闻到了钟声,大家都还是为了享受当下这段难得的禅修之旅,心甘情愿的起床了。


行禅,提起-放下。提起-前行-放下。左脚-右脚。时而大步流星,时而缓慢温和,时而忘乎自我。妄念纷飞。时而制心一处,当下觉察。


坐禅,一呼,停顿,一吸。一呼,停顿,一吸... ... 腿真的很麻,不行,我得把念头收回来,摩诃般若般罗蜜多,摩诃般若般罗蜜多... ... 到没有到时间,这腿可真是太疼了。不动,越动越疼。算了吧,忍不住了,还是动一下放松一下吧。


同学们打坐经验不一,整体上大家坐的都很认真,无论是时不时动一动的,还是一直未动的。唯一相同的体验,万念沉寂的须臾间,体味到无量清安。

身心安住,洞察秋毫

真诚沟通,心眼观智


毕业于哈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整合朱彩方博士同昔日的北大高材生明影法师,就个人修行历程,以及心理学和宗教之间的差异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话。同学们席间,自由提问时间,也请教了朱老师和法师相关的修学内容。


明影法师:“对于现在层出不穷的各种打着身心灵的心理学流派,我还是很担忧的,一方面来自大家的辨识度不够,另一方面就长远来说,这些流派发展的越快,领头人倘若心术不正,会伤害很大一批无辜的人。也会对正统佛教禅修的带来不好的影响。”


朱彩方博士:“所以我一直很强调修行为本,以禅修为个人修学之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整合西方的心理学,哲学思潮,这也更能契机于时下人们的所需,更好的调节于当代人们的身心健康”


明影法师:“所以对于自己有修行的基础之上,有儒释道修行基础的人再去普及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这点我是认同的,因为这本身就是自觉觉他的过程。至少未来的路不会偏。”


席间朱彩方博士也就同学们的随机提问相应回答,比如有同学问关于生理性欲问题,修行人是不是应该禁欲?


朱彩方博士:我认为在家修行的人,没必要刻意的去禁欲。因为随着修行的深入,以及年龄的增长,欲望渐渐就淡下来了。只要保持正常合理的顺其自然的性生活即可。


明影法师:这个问题,我记得之前参加一个活动,结束后一个同学悄悄的把我拉到一边,趴在我耳边问:“法师,出家人的生理问题怎么解决?”我看着他,说:“出家人的生理问题,只有出家人能解决。”(大家哄笑)


张子文说:


“很想表达一个想法:朱老师是一个好的自体客体。他的人格魅力,谦卑、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态度,每一次见面平平常常地互动里都会附带疗愈功能,让人如沐春风、并且有细水长流之感。何其有幸有活出来的智慧老师带领。”



曾莉莉说:


“对于朱老师成为大家的自体客体,这个是我在上了第一次的网络禅修课,我就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朱老师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每一个个体真正的平等。老师这样的自体客体在我的生命生活中是少有的。


如果说自体客体的感觉有程度的话,朱老师给人的自体客体感觉是最多的。我们从朱老师那里感受到的,我们学会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活出来,将这种感觉再带给给周边的人。”

唐灿说:


"朱老师与明影法师那场关于佛学与心理学的深入探讨和对比对话,情深意切的怀旧另我动容。明影法师内心的开放和坦诚,打破了僧人和俗人之间的那堵无形的高墙,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一位智慧博学的高僧+凡夫俗子于一身的朋友。


他们关于佛学与心理学的深入探讨和对比,让我受益匪浅。根据我的理解,一句话概括为:佛学长于更高层次的智慧和清明,心理学长于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和情绪困扰。心理学和佛学有必要兼修,互相取长补短。 


三天的修学,七位同学共住一个宿舍,重新体验了集体生活带给人的温暖和踏实,让我们在有规律的作息中,体会到了包容与和谐。"



姚磊说:


“三天的禅修虽然短暂,但是收获颇丰。由于我身体一直有一些伤病,因此平时打坐不多。现在通过站桩调理基本恢复,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检验一下。在打坐过程中,尽管腿部会发麻,但是腰背颈部能够始终保持正直,下坐后没有明显的疲劳感。这一体验使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身体姿势对修行极为重要。


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我对当代禅宗修行有了切身的体验。尤其是明影法师,谈到佛法知见的重要性,对于参禅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尽管生活禅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但是并没有丢掉佛教修行严谨的传统。


感谢朱老师,明影法师,各位同学们!期待大家再次相聚!”



胡芷瑄说:


“我很少去寺庙,一开始我还有些担忧,因为一般的寺院规矩是很严的,比较担心跟我随行的朋友能不能受得了。经过了第一天的坐禅和行禅的学习以后,我发现这里是另外一种风格,比较生活化,没有一般寺庙的距离感,有“人情味”。朱老师跟明影法师的对谈让人受益匪浅。


关于对于某些心理学流派的探讨,我想这些流派的发展也是分阶段的。由于文化断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缘故,我觉得除了有慧根或者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人之外,一般的现代人尤其年轻人如果直接靠佛教经典来进行生命教育的入门,还是比较困难的。西方的灵性书籍可能在引发现代人对于灵性的兴趣这一块做得比较好,不过深入的学习还是要在经典上下功夫。


最后提一点小意见就是感觉竹林禅院的菜很好吃,就是口味有点重,不利于身体健康,不知道清淡一点会不会更好。”



黄佳说:


“从禅寺到家后,短短几天经历了从所未有过的体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把禅寺里行成的作息规律延续到未来的生活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些个问题已经好多年没有思考过,因为工作与生活的惯性推动着我,结婚、生子都是,感恩有太太湘歌。


另一种思想“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源于太太湘歌与朋友胡芷萱二位真正在帮助和鞭策我的人。一开始来寺里其实也有纠结,顾虑,但也有期待。没想到一到了寺里,我就喜欢上了哪里的作息与环境,毕竟是个非常不错的经历,许多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把这些历历在目的回忆统称为追求与自律!


我在朱老师与明影法师的对谈中感受到了许多哲理与智慧,我亲眼看到了儒雅与理性的斗智斗勇,印象深刻。”



陈明霞说:


“非常有幸参加了这三天的禅修课程。我感觉非常轻松,我特别感动朱老师的平和、平易近人。我一直以来觉得自己水平太低不敢说话,但是与朱老师交流,会让我觉得“我还可以啊,就这样子也可以”,会让我没有那么多的自卑感和防御心。这就是朱老师的好的自体客体的体现,非常的疗愈。禅修之旅让我体会到清净自在的感觉,在某些时候找到活在当下的时刻,心里有莫名的感动。我现在在想怎么样让这些感觉持续下去。”




朱艺赋诗一首


一盏灯、一条路 

一抬头、一注目

一合十、一微笑 

一碗粥、一双筷

一块凉薯、一颗枣

一片落叶、一只鸟

一汪清泉、一杯茶

一玉树、一临风

一儒师、一上下

一法师、一个人

一山枝、一过招

一个问、一个解

一个字、一席话

一碰撞、一沉醉

一盘坐、一清静

一念起、一观想

一团麻、一正念

一抬起、一踏下

一步路、一步路

一呼吸、一呼吸

一转身、一慈悲



张慧说


“三天的坐禅与行禅下来,从开始坐不直,感受到腿、腰、各种疼痛,到体验到头脑清静的感觉,到第三天片刻感受到身体是一个整体,双腿和身体有种稳如三角支撑的稳定感整体感,到某一刻象是忘了自己一样的突然醒来,着实好好享受了一下坐禅。


明影法师又讲了禅修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经法烂熟于心,再加上相对平静的心境、理性的思维,然后才是参禅。这就坚定了我要补上朱老师前面理论课及录音的决心,选择一个好的传统,深入其中,这是扎扎实实的求学态度。这点朱老师和明影法师给我们做了亲身的榜样。


有关沟通,在第一天下午行禅之后,朱老师加上了行禅时见面后微笑,然后微笑加握手,体验到了好多感人的眼神、温暖感动的能量在我们之间流淌。没有确认过眼神,如何交流,如何沟通?安住了自己,还要向外沟通。这一刻深深地打动了我。


朱老师课上课下时时刻刻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为我们答疑解惑,用心欣赏看到每一个人,接纳而抱持,让每个人都受到鼓舞和温暖,这是活出来的榜样。极大地疗愈了对权威要么讨好要么敌视的我。


另外还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互助,心与心的连接。一路从长沙同行到药山寺,黄晓丹吴斐同学的善意,对生活的喜悦与热忱,一路上的各种探讨交流,也是生动的一课。子文同学人小学问深,也是令人敬佩。同舍友的开心喜悦,重温了一回大学的美好。感恩朱老师带领我们的体验,感恩一切的遇见。


唯愿回到生活,不讨好不敌意,觉察体悟,好好做人。”



李玲说


“内心充满感恩,感谢朱老师组织的这次禅修工作坊,让我有机会能与老师和面对面的实修,朱老师与明影法师讨论心理学与佛教的关系,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深入的了解佛法的教义,做为我学习心理学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感谢在这三天时间里同学们的陪伴,从你们身上所感受到的温暖与滋养,让我现在回想起来仍是如此的亲切,令我内心感动并倍感珍惜。”



李丽娟说


“李玲,一直很欣赏你的认真与严谨,在竹林禅院的几天,有幸和你住在一起,感恩你一直的照顾与尊重,温暖而贴近。离开的那天,你的真诚热情让我很感动,谢谢你一直为我们考虑,谢谢那餐花费了你不少银子的宵夜,谢谢分别时你的拥抱!你让我在长沙有了一个牵挂!”


在这次禅修活动中,有朋友问我,我作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仔细想想,做为一名心理工作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技能就有如我们开车时修车的工具,各个门派就好比这些工具,我们应该在工具箱里装满各类用具,并随时保证每一把刀剑保持锋利、运用自如。对于生命真谛的追求是保证我们人生大方向的GPS,禅修则为我们安住身心提供了保障。



李雪军说:


药山寺工作坊的几天,对我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体验。我感受到朱老师和明影法师的儒雅,智慧和平静。感谢朱老师的“安住与沟通”带给我全新的体验。

        

在寺院里,首先感受到了久违的大学生活,霎那间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代。网上熟悉的名字,真实的人出现在眼前,丝毫没有距离感,一下子就熟络了。


更具戏剧性的是,我和朱艺在网上约定一路前往,从未谋面,在火车站一下子就认出彼此,就是自已感觉到对方的样子,很有趣。一路上我们谈的也很投机,像是前世注定要以这样的方式见面。

        

在寺院里,包括那些义工,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善。这也正是佛教的本质吧!从心理学上说,心怀善念,平静,包容,友爱,乐观,仁爱属于正能量,给人注入能量。禅修方面,给我的感受是通过坐禅,使我安定了下来。


我不擅长语言交流,更不擅长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所以4号下午的交流体会分享,感觉很慌,很紧张,然后会以从内心否定的自己的方式草草结束。我们这个群是“安住与沟通”,我很喜欢这个群,希望自已安住下来,沟通下去。



汤蔚说:


【安住与沟通2.0】小组—国庆药山寺三日禅修体验—感性篇

1-八人宿舍很欢快,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从前在微信上见其字的小伙伴们,这次见到活人,很亲切;

2- 摘菜、打扫洗手间、收拾床单被罩等日常活动很亲切,让禅修这种听起来“高大上”的体验接地气又生活化;

3-临行前一天晚上在小型座谈会上我和一名义工的对话稍有点“火药味”,朱老师现场示范非暴力沟通,我觉察自己的情绪卷入,很有收获;

4-正如分享时提到的见明影法师正面走来不知如何是好,低头默默走过,到临走时在车前从玉娇双手合十微微拜过法师,开始践行朱老师说的微笑接触,哪怕对方是权威。

5-早睡早起起初想起来很困难,但实际经历了感觉非常好。初步治疗了我的“晚不睡早不起”的毛病,此后回乡的5日我每日都六点多起床,破了我多年来的记录,也唤起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6-药山寺周边湖光山色、竹林野花美不胜收,是眼睛的天堂,是相机的最爱。天与地、花树草自带能量,禅修之余,也被赋能。



李文斗引文说: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文章整理自“安住与沟通”的全体同学原创,编辑甘秋,终审朱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