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明向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010-65797473     18511222947
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创伤知情照护与感官律动心理治疗简介

时间:2018-10-23 点击率:

本文依据胡嘉琪博士在“安住与沟通新群”的微信讲座语音转化而成。

主讲:(美国)胡嘉琪博士

主持人:朱彩方博士

时间:2018年10月8日晚9:00-10:30


——本文文字转自公共号:新心理Line,余颖慧转录。胡嘉琪博士已校对并授权发表。


创伤知情照护与感官律动心理治疗简介

Trauma-Informed Care 

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


主讲 胡嘉琪博士 


大家好,我是嘉琪,今天的课会分成四段。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在美国由Pat Ogden创始,Dr. Ogden本来是做舞动与律动治疗的(Dance and Movement therapy,DMT),从八零年代以前就开始了。


美国大概从八零年代开始,保险公司开始大力主导心理治疗的方向,所以,很多表达性的、有创意的治疗从八零年代开始,在主流的学术圈里渐渐消失。


一直到过去的十几年,心理治疗界和人际神经心理学界(等)开始有更多的互动、沟通、科研,把重点放在了解创伤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之后,整个心理学界才重新吹起一股复古风,才发现以前这些治疗方法,其实真的非常重要。


现在加上新的科研对于创伤的了解,我们更能理解以前的疗法(从身体出发的律动疗法),为什么有些地方是不适用的。


所以,Pat Ogden从2000年之前开始密切跟科研人员交流,把之前的律动疗法去芜存菁,特别针对创伤治疗以及依附关系,整合创出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SP(暂译为:感官律动心理治疗)。


创伤知情与童年逆境经验研究

01

创伤知情



第一个,我们来看什么是创伤知情,要先知道什么是创伤(Trauma),我们才有办法去珍惜这个疗法,(它)为什么是有用的。


很多人会问什么是知情,知情的英文是informed,就是充分得到知识、资讯。


我们中文说,知识就是力量。


比如:你今天想给孙子买一包糖果,我们有消费者知情的权利,所以你会检查这个产品包装上的成分,例如糖果有没有黄色或者红色的色素,它含有多少糖,多少卡路里。


这些讯息可以帮助你有力量进行选择。


在医学方面,过去这些年医生也透过不同管道,推广中风知情、糖尿病知情,帮助民众可以及早辨认中风的三大症状。比如,其中一边的身体突然不能动了,突然说话混淆不清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及早送医急救(中风有黄金急救时期),如果及早辨认,就可以及早急救。


同样的,当我们能够创伤知情的时候,就可以帮助我们辨认创伤压力(一种有毒的恶性压力)。


给大家附上一个图,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到,压力不是一件绝对不好的事情。


1


我们每天都需要一些压力刺激。


譬如我早上五点半起床,需要设闹钟,声音一定要够大。这闹钟声音就属于一般的压力刺激,它启动了我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就是我想要跟人联结(今天做这个公益讲座,跟所有在北京的好朋友联结)。


系统启动之后,我会去做行为帮助自己。我住在(距离)西雅图东岸大概六个小时,早上温度大概摄氏七八度,要离开温暖的被窝,我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身体动一动,跟自己说说话,鼓励自己。


所以,一般的压力刺激,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2


再来,就会进入需要战斗或者逃跑的一种压力状态。(这个压力状态还没到创伤压力)


譬如:明天你要上台给全公司的人做报告,这个报告可以影响你一整年的绩效评估。这时候,你全身一定充满战斗力(甚至有一部分很想逃跑)。不管今天再累再忙,一定要把这个讲稿准备好。


启动战斗逃跑的压力通常是暂时的,了不起持续一到两个礼拜,甚至到几个月,就很多了,如果压力不断累积,可能成为慢性的毒性压力。


因为一旦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身体会自然地抑制其他系统,茶不思、饭不想、睡不好,身体全部只想着怎样战斗、怎样逃跑。


3


如果压力程度这时再往上提高,它就变成创伤压力。这时候会进入惊慌失措的战斗或逃跑。


什么是惊慌失措的战斗或逃跑?


前面的战斗跟逃跑是有目标的,得准备一个给公司老板的报告,你会有目标的去进行战斗,用力的搜集资料,用力的分析,用力的练习。


可进入惊慌失措的战斗或逃跑时,那已经是一种四处窜逃的感觉了。脑中出现更多的杂讯,开始有悲观的想法:“我肯定讲不好”。


结果,你没有在准备报告,上网去找工作了,你已经想着你要被开除了。这就是一种惊慌失措的状态。


甚至,你把战斗的能量,拿来踢家里的狗、骂家里的小孩。


这时你的战斗行为已经失去当初那个非常清楚的目标,进入一种更高的、创伤压力的状态。


4


如果压力再继续升高,人会进入冻结、呆僵甚至崩溃瘫痪的状态。


这个状态,其实是身体自动保护我们。这时我们的身体和心里已经觉得:“完了完了,我要给老板做这个报告,反正怎样也做不好,那就放弃吧。”


整个人失魂落魄,类似灵魂出窍,僵呆在那里,冻在那里,旁边人看你,就是呆若木鸡这四个字。身体进入一种:“我准备放弃了,一旦放弃,要杀要剐就随你了,反正我也没有感觉了”的状态。

02

童年逆境经验研究


前面跟大家讲了压力是分层的,不同的压力会引起身心不同的反应。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压力发生在童年呢?


童年是(指)18岁以下,甚至有人说是25岁以下。因为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说,掌管理性的大脑前额叶,可能要到25、26,甚至30岁才能成长完毕。


如果这样的压力,不管是短期之内大量发生,或长期让一个孩童沉浸在毒性压力之下,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呢?


90年代末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叫做童年逆境经验研究(ACE Studies,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Studies)。


这个研究是加州一个叫Felitti(费帝理)的医生(开始的),他是著名的内科医生,是肥胖科专门帮助过重的病人减肥的医生。


他非常有名,很多人慕名而来,他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两三个月之内减掉70、80斤。


他发现有一群人,明明已经成功减了七八十斤,竟然可以在一两个月之内又胖回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他特别针对里面的一两个妇女进行访谈。在访谈时他刚好口误,问了一个问题:“你第一次性行为的时候,体重是几磅?”


结果,他访谈的妇女突然就哭了,她说:“我那时候只有五六岁,我的祖父性侵害我。“


医生吓到了,他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于是他开始系统的(请周围的住院医师和实习生帮忙)访谈这群减重失败的妇女,结果发现,她们大部分童年都有遭受过性侵害、或者是其他肢体和情绪的虐待。


他进一步去访问(发现),这些妇女大部分在减重成功之后,开始受到其他人的注意,一旦她们受到男性的注意,比如说有男人想要接近她们,甚至只是称赞一句,你穿这件衣服非常好看,就会引爆她们当年的创伤压力。


引爆一种类似解离的状况。她们被引爆创伤压力之后,回家吃一大堆东西,甚至半夜像梦游一样起来继续吃,就是要吃成原来肥胖的状态。


于是这个医生去进行科研报告。在这过程中,他受到了其他内科医生大力攻击和质疑。但美国疾病管理局有另外一个研究者,觉得他的报告非常的重要,于是他们从九零年代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


他们通过加州的保险公司Kaiser Permanente(这个保险公司在加州非常著名,中产阶级大部分会加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大概有一万多有效样。


在这一万个人当中,他们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从来没有经过任何童年逆境经验。他们使用逆境经验,没有直接问创伤经验。


你可能会好奇,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至少经过一项以上的童年逆境经验,那到底调查的时候问了什么?


为了能够大规模调查,必须精准的问比较少的问题,所以他问了十个,美国加州中产阶级(大部分是白人)比较容易遇到的童年逆境,其中包括:

你有没有曾经被爸爸妈妈肢体虐待你有没有曾经目睹爸爸对妈妈进行肢体跟言语上的虐待你有没有曾经被性侵害你的家人是不是曾经有忧郁、焦虑或者其他精神疾病你的家人是不是曾经有人入狱......

结果,他们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至少有1项,至少1/6的人童年有经历过3项以上的童年逆境经验。


因为是透过保险公司做调查(保险公司有大家所有的病例),所以,他们有一个更惊人的发现:


在这将近一万个人当中,经历过4项以上童年逆境经验的人,他们得到任何癌症是其他人的1.9倍,中风是2.4倍,慢性阻塞性肺病是3.9倍,冠状心脏疾病是2.2倍,曾经试图自杀的比例是12.2倍,过去一年有忧郁的是4.6倍。那还有更多的我没有列出来。


他们觉得这应该是医学界的重大发现,因为医学界都想找到一个共同的因子。


就像一百多年以前,科学界并不知道细菌的存在,不知道很多疾病都是细菌引起的。一旦发现细菌的存在,就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因子,针对细菌去做研究,才有办法去预防。


所以现在就可以在小朋友身上种疫苗,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很多儿童,不会得小儿麻痹、天花、霍乱、百日咳,救了很多孩子的命。


他们非常兴奋。这群研究者觉得,如果童年逆境(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恶性压力及创伤压力)会导致成年这么多的疾病,那么,如果减低所有儿童的创伤压力,我们不就可以预防这么多的疾病了吗?


可是,在美国没有钱赚的生意是没人理的,所以这种预防的概念一直很难被推广开来。


但在美国不同地方,有不同人开始注意到这个童年逆境经验研究。


1


其中一个人是加州的非裔美籍医师,叫做Nadine Harris (你去Ted Talk去查这个医生,可以听到她的演讲)。


她本来是小儿科医师,到旧金山最贫穷、最混乱,甚至走在路上可能有枪击案发生的社区去执业的时候,她见到了各式各样小朋友的怪病。(后来)她读到童年逆境经验研究,就决定开始跟心理师学习。心理师告诉她,1998年就有这个(ACE)研究,还有很多后续的研究。


她发现,没错,这群孩子就是经历了太多的童年逆境。


她们也开始进行小规模的研究,发现在当地的贫穷地区里面,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没有办法学习、都会有问题。实际上也大概是一样的比例。然后,经历4种以上童年逆境的孩子,被诊断出学习和行为问题的几率是一般儿童的将近32倍。


Nadine Harris医生发现,为了治疗这些孩子的疾病(不管是神经方面的障碍,生长迟缓的障碍),她必须要把整个诊所变成创伤知情(中心)。


2


这样的例子在美国不同的地区,在过去的十几年开始发芽。要了解感官律动心理治疗,要(先)了解它的背景。背景就是有一群人,可能是小儿科医师,甚至可能是律师,(开始变得创伤知情)。


这群律师发现有源源不绝的犯罪儿童和青少年,要怎么真正的帮助犯罪儿童和青少年呢?


他们开始注意到童年逆境经验研究。


开始注意到,孩子的行为有各式各样的状况,是因为背后遭受了太多的创伤压力。


这些遭受过多童年逆境又没有保护因子,也没有复原力的孩子,在学校根本没有办法学习(于是他们就更可能变成所谓的犯罪青少年)。


如果真的要帮助这些孩子,并不是不断去惩罚他们,或者禁止他们来上学。因为学校可能是这些孩子唯一的天堂,可能是他们唯一不需要面对虐待性侵害或者是枪支危险的地方。


如果因为孩子在学校里打了另一个孩子,就禁止他来上学,老师一旦了解童年逆境经验研究之后,就发现原来我们成了帮凶,反而是把孩子推回到家里的地狱。


于是,从不同的角度,有医生、律师、老师、社工、心理治疗师,在全美的不同地方,他们开始创伤知情运动,让美国心理治疗界开始正视,必须重新把一些过去被冻结的治疗拿出来,去芜存菁。


创伤压力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有什么概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创伤压力?

 

这个图有两个引用的参考资料,第一个是Dr.Siegel,他是研究者也是精神科医师,在加州,是推动人际神经心理学的贡献者(或者说是创始人之一)。


他特别强调:孩子非常需要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才有办法维持他们的身心在容纳之窗里面。


容纳之窗是我特别做的中文翻译,因为Windows of Tolerance 它的英文是有限制的。Tolerance通常翻译成耐受,比如:I can’t tolerance the bad smell,我没有办法忍受这么臭的味道。


可我们身心需要的不只是忍受(耐受),而是容纳。


容纳之窗要容纳的不止是不愉快的刺激(比如说臭味,或者是毒性压力),还要能够容纳正向的刺激。


这要回到对于依恋关系的了解。前额叶没到25、30岁是没发展完全的,两岁孩子那一块几乎是空白的。所以两岁以下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告诉自己说,没关系,忍一下就好。


他非常需要父母帮助他调节自己的身心,包括兴奋快乐的时候。


比如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她可以自己用手拿一小块苹果,并正确的把它送到嘴巴里面,咬一口,她觉得这是多么有成就的事啊!


爸爸看到就觉得,我女儿真是太棒了,太骄傲了!看到女儿可以把苹果送到自己嘴巴里的时候,就觉得她以后一定是成为未来的总统,CEO之类的。


所以爸爸就赶快递上下一口的苹果,女儿接来苹果,再吃一口,就越来越兴奋。


可是这样子的开心、兴奋,到了一个程度之后就可能超出她身心容纳之窗,这时候孩子可能会突然转过头去,不看爸爸了。也可能就把苹果丢掉。


如果爸爸不了解孩子这时已经无法容纳这样的兴奋刺激,就没有办法有效帮助孩子调节兴奋快乐的成就感。


中文有个词叫容纳,宽广的胸襟,容纳百川的意思,容纳之窗必须要能够容纳正向以及负向的情绪(和)压力刺激。


但有些压力已经超过我们的身心容纳之窗可以容纳的。Pat Ogden和他的同僚,在他的《Trauma and body》这本书里面,特别附上了刚刚给大家的那副图。


他特别强调:当我们没有办法去容纳的时候,身心激发状态(arousal states),就会被逼到过度激发、过低激发的状态。


可能是惊慌失措的战斗逃跑,甚至是惊慌失措僵呆了。呆僵或是冻结,全身肌肉是用力的僵硬的,是准备好要逃了,同时,又是冻住了。


如果你曾经住在乡下,像我一样,我住在美国乡下,咱们家后院,只要是春秋夏,没有下雪的时候,就有很多很多的小白兔。这个小白兔,只要门一开,它立刻就会进入全身肌肉僵硬的冻结状态。然后它发现我还没有走出去(有机会逃跑),就赶快跑走了。


所以冻结的状态,是帮助我们进入下一步逃跑的动作。


Pat Ogden观察很多受创的病人,发现很可惜咱们跟小白兔不一样。


我们在受创的当下,进入僵呆状态的时候,同时,我们身体另外一部分跟大脑另外一部分也会进入过低激发的状态。就是麻木不仁,身心解离的状态。


这时候就在身体和心理中留下一个创伤的程序记忆。(同时)大脑也是解离的。


帮助美国推动创伤知情,有一部很著名的书叫做《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The Body Keeps the Score》,Bessel van der Kolk精神科医师的书,繁体和简体中文版都出来了。在这本书里,直接给你看脑神经的扫描图。


当人重新回想当年的创伤事件时,他的大脑有一部分是关机的(就是解离),没有办法运作了。


当一部分大脑关机的时候,程序记忆没有办法被整合,有点像八九十年代听卡带式的tape,会卡带,音乐会一直卡在那一段,变成一个常常会回想(不受控制)而影响我们的创伤压力。


一旦有创伤压力,不管是正在受创,或是受创之后它变成一个身心程序记忆,可能(会)被引爆。


比如:小朋友在家里被爸爸妈妈毒打,甚至吊起来打,他受了创伤。


到学校里,老师因为这个小朋友上课爱讲话,就对(他)大吼一声:”李小明,你给我看过来!“ 结果就引爆了同样的身心程序记忆。


这时候,毒性压力充满了全身上下,自动让大脑前额叶关机了。


为什么呢?


大脑的前额叶,在图上方可以看到:


日期表部分:帮助我们做计划数学公式部分:帮助我们做数学计算表情部分:帮助我们正确解读别人的表情


刚举例的那个受创的孩子,他在家里受了很多童年逆境,到学校以后,老师只是对他吼了一声,你知道他长期整个前额叶都是运作不良的,所以他没有办法去辨别,老师对他大吼一声,是要他专心注意看到黑板这里来。他可能觉得,老师要过来把他吊起来毒打一顿。


这就回到前面Dr.Nadine Harris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研究。为什么受到四种以上童年逆境的孩子,在学校里面有非常严重的学习障碍跟问题行为呢?


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有问题,而是他们时时刻刻,就像是身心当中埋了一百颗地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地雷会被引爆。引爆让他们的大脑前额叶关机,或是运作不了。


大脑里最重要最原始的区域是边缘系统,掌管情绪跟生理激发状态。这个系统里有一个小小的区域,叫做杏仁核,它就跟大家爱吃的杏仁果一样大小,所以中文把它翻译成杏仁核,英文叫做amygdala.


杏仁核第一时间接收五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还有身体律动的(讯息)。


对刚举例的孩子来说,他听到老师对他大吼一声:“你给我看过来!”。这个声音进到杏仁核,杏仁核一听有人对他大吼大叫, 马上就对大脑送出一个紧急动员令:“有人要来打我们了,全部关机。”


只剩下战斗或者逃跑,冻结或者是瘫痪,保存为了活命而运转的机制。只剩下身体和大脑的这部分可以运作。


其他关于学习、算数,甚至消化系统,通通都关机,或者至少减少一半以上的功能。


在这样的状况下,感官律动心理治疗就帮助大家,知道为什么心理治疗不能只是Talk Therapy(谈话治疗)。


这样的孩子,他被老师大吼一声,战斗系统启动,而且是漫无目的、仓皇失措的战斗,他可能站起来就冲出教室,逃学去了。


你把这个逃学的孩子抓回来,交给校长训一段话,孩子真的能够得到帮助吗?并没有。


或者这孩子就冻结瘫痪了,老师跟他讲话,他听不进去,整个人就关机了。你再跟他讲话,循循善诱,没有用了。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Sensori motor Psychotherapy)是什么意思呢?


Sensori就是感官,感官刺激。我们要帮这个孩子从最基本的感官刺激开始,重新找回安全感。


motor就是律动跟动作。


刚说了amygdala(杏仁核)是第一个处理sensori and motor的刺激,所以,要重新把安全的(感官与律动)信息传回到amygdala(杏仁核),孩子才有办法回到安全状态。

 

我在美国学感官动能心理治疗的老师叫做Anne Westcott,我没有直接跟Pat Ogden学,因为他住在科罗拉多州,我住在华盛顿州,大家如果有美国地理概念就知道这中间非常远。


Anne Westcott那时候是到西雅图来给咱们上课,上课时,我就跟她毛遂自荐了,我说,Anne,我有一些小动物的图的草稿,也有一些故事草稿,其中有个小白兔跟小猫咪的故事(待会我会给大家讲)。她看了之后特别喜欢,因为Anne专长是对儿童青少年做治疗,所以在两年多前,我们就开始合作。


我们用感官律动心理治疗Sensori motor Psychotherapy里面的概念,一起合作、一起发展、修改三个故事,出版了三本绘本。


英国的出版社坚持要有年龄(标识),因为故事绘本都需要标识适合的年龄,虽然写4到11岁,可其实我们心里面想的是4-99岁。


我平常在美国 (爱达荷州和华盛顿州交界的地方)执业的时候,85%的个案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而最老的个案是刚过了94岁生日的老人。所以,从18岁到94岁的不同年龄层,我都曾经Sample(样本)过了,给他们读绘本中的一部分。


其实,说故事真的是跨文化的。


我在台湾大概是1995年开始旁听心理学的课,我本科是工业工程,不是心理。大三大四开始,人生走到一个存在的关卡的时候,我不太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就去旁听心理学的课,1997年开始在台湾念硕士班。


那时候刚好遇到心理剧的美国老师,后来又遇到台湾有一群人专门发展隐喻故事,把隐喻故事用在心理治疗上面。


2000年台湾大地震的时候,就有一群说故事的人,特别为了震灾儿童一起发展一些地震故事集,那里面(有)一个我很敬重的老师,王理书(Mali)老师,还有我的朋友哈克(黄士钧)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了很多隐喻故事的部分。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版的隐喻故事,可以把以上所提到的概念做一个总结。


大家可以用听故事的心情,让自己放松的坐着,找个椅垫,或者是躺在床上,现在已经是北京时间快十点了,咱们来听个睡前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草原上,住着一群小动物。在这群小动物当中呢,有一只小白兔,跟一只小猫咪,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这一天小白兔跟小猫咪说:“咱们放学以后去森林边缘探险吧!”


小猫咪说:“好耶好耶,太棒了,我最喜欢探险了!”


于是小白兔跟小猫咪,就来到了森林边缘。


在森林的边缘,他们看到好多好多不同颜色的花,于是他们开始采花,想着晚上可以带花回去装饰晚餐的餐桌。


突然,他们听到,在森林里面,有树枝被大动物踩断的声音!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


哎哟哟,哎哟哟,不好了,原来是一只大土狼往他们这里走过来了!


这时候,小白兔发现自己的身体马上冻住了。而小猫咪,发现自己的身体充满了能量,准备要开始逃跑。


就在大土狼一步一步往他们这里走过来的时候,小猫咪想要拉着小白兔一起逃跑。小猫咪呆住了,因为它发现小白兔整个人冻住了!就变成了一个雕像一样,动也动不了。


小猫咪这个时候心里可急了,怎么办,怎么办?大土狼一步一步的往我们这里走过来,它快要发现我们的藏身之处了。


下一秒,小猫咪(还没想清楚之前)他就跳出去了,他跳出去对大土狼大喊:“嘿,我打赌你一定没有可以跑的比我快!”


说完之后,小猫咪一转身,马上开始拼命的跑啊、跑啊、跑啊...


然后,大土狼被他这样一激之后,就开始往他这里冲过来,追啊、追啊、追啊...


小猫咪发现他全身充满了力量,永远都跑得比大土狼快。


可是再这么跑着,也不是办法呀,小猫咪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有点累了。于是他看到了前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树,小猫咪赶快往那个树跑过去,跳呀跳跳跳跳,跳到了树上最高最高的地方。


这时候小猫咪往下一看,哎呀,太好了,大土狼不会爬树!大土狼在树下生气了一阵子之后,就垂头丧气、灰头土脸的走开了。


这时候,小猫咪打了一个好大的哈欠,他觉得全身都放松了下来。这个时候,背后的阳光暖暖的,微风徐徐的,小猫咪觉得好舒服,他正准备要好好的躺下来睡个午觉的时候,突然想到,不好了,咱的朋友小白兔在哪儿呢?


小猫咪赶快从树上下来,跑回刚刚他们藏身的树丛。


回到树丛以后,小猫咪发现小白兔还冻在那儿,像个雕像一样动也不动的。


小猫咪就很温柔的跟他的好朋友小白兔说:“哎,小白兔小白兔,别怕别怕,大土狼已经走了,危险已经过去了。”


这时候小白兔才慢慢慢慢觉得可以松了一口气。


可是呢,小白兔发现自己刚刚僵住得太久了,现在松了一口气之后,这两只脚都在发抖,没有办法走路了。


小猫咪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他很担心大土狼会再回来。于是小猫咪一把就把小白兔扛在自己肩上,一步一步的把小白兔给背回家。


这一天回家的路显得特别特别的长,也特别的安静,因为他们两个都不知道,刚刚小白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了,故事(就)说到这里。


故事还有后半段,今天因为时间原因,先说前面这一段。


故事说到这,大家应该都知道,小猫咪跟小白兔面对同样一个威胁。


对小白兔来说,是一个把他逼出身心容纳之窗外的创伤压力,或者是毒性的恶性压力。


但对小猫咪来说,就是一个比一般的压力再高一点,启动它战斗逃跑能量的压力。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告诉我们,人面对压力,是非常主观的。


只要我们在身心容纳之窗之内,能够成功的像小猫咪一样战斗、挑战大土狼,逃跑到树上,对小猫咪来说,面对大土狼这段(经历)并不构成创伤压力,对他的身心也不会留下负面的影响。


相反他可能还觉得很得意,对他来说,这就培养了复原力(抗逆复原力),可以从逆境中恢复的复原力。


而对小白兔来说,或许之前曾遭遇过其他童年逆境,所以遇上大土狼,就把小白兔内在的创伤压力引爆了,于是小白兔就进入了过度激发的呆僵冻结以及过低激发的解离。


后来听到危险过去了,就进入过低激发的崩溃瘫痪状态,以至于他连路都走不了了。


因此,在小白兔身上,这次经验就重新(经历),或是创造出一个创伤压力的身心程序记忆,之后就需要接受协助和治疗。


在我的故事里面,猫头鹰老师给小白兔帮助,帮助它重新学会在自己被引爆创伤压力,身心再次冻结或是瘫痪的时候,怎样运用当下的感官,回到此时此刻。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对于创伤知情以及感官律动心理治疗的一个简介,谢谢大家愿意花时间来听我分享,最后,我简介了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抗逆复原力。


在童年逆境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遭受童年逆境的人,之后就一定会出现身心失调的状况。


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虽然遇到逆境,但是他的身边和他自己,同时有很多的复原力,所以他们并没有被逼到创伤压力的地步。


好,那今天就正式讲到这边,谢谢大家!也欢迎大家接下来提出问题。


PS:这三本故事书是一整个系列,我们称它为Hidden Strengths Storybooks(内蕴力量故事绘本)。强调不管是小白兔还是小猫咪,都是用身体的内蕴力量在帮助我们面对危机。


提问环节


01

猫头鹰老师是通过什么来帮助小白兔?


从感官律动心理治疗的观点,要怎样帮助小白兔恢复呢?我就直接把这个故事再讲一讲吧。


总之,小白兔在学校里出现了一堆行为问题之后,猫头鹰老师就注意到小白兔的状况,他跟小白兔说:“小白兔,我听说了,我听到你之前遇到过大土狼了。”


结果,猫头鹰老师看到,小白兔一听到大土狼三个字,整个外表看起来又僵住了。


猫头鹰老师知道,这时候小白兔的内在一定上下起伏非常的大,甚至有可能卡在过去的创伤回忆当中。


所以猫头鹰老师就很温柔的说:“小白兔小白兔,来,咱们到教室后面的操场旁边的那个草原上走一下吧。”


因为猫头鹰老师知道,透过双脚有规律的走动跟律动,能够帮助我们回到此时此刻。这是帮助小白兔离开他的创伤回忆的很重要的一点。


在他们走到操场后面的小草地的时,猫头鹰老师进一步邀请小白兔:“小白兔小白兔,你看,我们校园里面的花开了呢,你喜欢哪个颜色的花呀?”


这时候猫头鹰老师也知道,他必须要给小白兔一个很清楚的问题,才能够重新启动他的大脑,彼此沟通协调,一方面用他的视觉去看不同颜色的花,二方面还要问问自己,他喜欢什么颜色的花。这中间非常需要上下脑,就是情绪脑跟大脑前额叶沟通,才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小白兔才有办法重新回到此时此刻,并且获得一种重新掌握自己身心状态的控制感跟安全感。


跟一般的谈话治疗不一样的是,猫头鹰老师并不会马上询问小白兔,你告诉我那天到底是怎么遇到大土狼的,好了,那我告诉你,以后不要去森林边缘就好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是这样子在帮助小朋友或者其他大人的。


相反,猫头鹰老师知道他为了要帮助小白兔,必须先交给小白兔一套怎样使用自己五官、身体的律动,来帮助自己调节身心状态的一套技巧跟方法。


猫头鹰老师也要陪着小白兔,不断的做练习,很多很多次之后,小白兔才有办法不会一听到大土狼,又重新失控。


在感官律动心理治疗里的第一阶段,跟创伤治疗的第一阶段是一样的。


强调的并不是去处理或者把创伤回忆访谈出来。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小白兔根本不记得有大土狼这件事情。中文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很多人到后来已经长大了,他就是讨厌草绳,他忘了原来三岁的时候被蛇咬了。


这时候你硬要去把创伤记忆找出来,是没有用的。


我们在第一阶段,是能够帮助小白兔去辨认:


我不止是听到"大土狼"三个字会进入呆僵还有失调的状态,原来我看到类似大土狼形状的一只大笨狗,也一样会出现类似的状态。我分不清楚前面这只大笨狗跟大土狼之间的差别,反正体型差不多,我通通都会进入身心失调的状态。


在现实层面,像刚刚那个在家里面受虐的孩子到了学校里,他遇到老师用类似的音频,叫他回过神来,就被激发到神经失调的状态。


这个小男孩就需要能够去辨认,前面这个是老师。


而老师也需要知道,如果真心想帮助小男孩学习,他改变声调对小男孩说话,反而让小男孩可以专心。


另外,感官律动心理治疗很强调成功的经验。


所以,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设计,帮助小白兔像小猫咪一样,有成功的战斗跟逃跑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后面还有一些比较细微的技巧。


在创伤复原的第二阶段,需要进一步帮助人把创伤储存在身体里的程序记忆,一步一步的消解掉,一步一步去把它走完。这部分,当然就牵扯到另外一部分的技巧。


02

听起来第一阶段除了利用感官之外,有点像行为疗法中的暴露疗法?


我知道有另外一个老师,凌坤祯老师,他在中国不同地方也会上课,但他是走另外一个学派,他本来是NLP跟催眠那里的,后来读了很多彼得列文的书。(这边我想借用凌坤祯老师的中文名词)


把这些整合之后,他讲这个创伤的复原(第二阶段的工作),必须要有清楚的意识流。同时,还要有身体流。意识流可以去观察身体流,让身体去走完它那个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至于第一阶段会不会像行为治疗中的暴露疗法?其实这两个是不太一样的。


暴露疗法在行为治疗里面,只单纯的暴露在创伤压力当中。也就是说暴露疗法会把小白兔叫过来,然后,一直跟他提大土狼,大土狼,大土狼,甚至给他看大土狼的照片,一直把他暴露在这个压力当中。


暴露疗法的假设是:现在小白兔看到大土狼,他没有被吃掉,所以有一天小白兔会自动的减轻对大土狼的焦虑。


但感官律动心理治疗非常强调,一定要给身体、感官以及律动层面带入一个正向的资源跟控制感。


(这里有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小白兔一听到大土狼就卡住了,没有办法配合猫头鹰老师呢?


这时,感官律动心理治疗不会像暴露疗法(一样)就是继续提大土狼,大土狼。他会用比较温柔的邀请,或者是轻轻递给小白兔一个温柔的毯子。


你要用身边的这些工具...我的晤谈室里面有好几个不同的毯子,有轻的、重的,还有大球跟小球(瑜伽球)。运用这些道具,是重要的。


因为你可能一开始邀请小白兔去走,小白兔又瘫住了,走不了怎么办?


把这个毯子给小白兔,小白兔把自己包起来。想象一下(如果是小朋友的话更好,咱们直接就用游戏治疗的概念。),请小白兔把这个毯子当成是一个洞穴,或者是一个魔法毯子,把自己包起来之后,大土狼就看不见你了。


对大人而言,不需要这么神奇,可也很需要这一点。他可能用毯子把自己盖起来,单纯的感觉自己被包住就比较安全了。


03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与彼得列文的相同与相异点?


跟彼得列文的摆动和滴定技术也有一定联系的。这两个是躯体心理治疗当中不同的流派,他们分享了许多共有的概念,共有的对身体如何被逼出身心容纳之窗的了解。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训练,跟彼得列文的训练不一样是在于,彼得列文的Somatic Experiencing,简称SE,他完全放在创伤疗愈这一块;


感官律动心理治疗简称SP,他有三个(训练)阶段,第一阶段(训练)完全放在创伤治疗部分,第二阶段(训练)是进一步谈依附关系,以及依附关系带来的各式各样可能的伤害,及对我们人格的影响,这个部分是SE的标准训练里面没有的。


我觉得Attachment(依附/依恋)也非常重要。


创伤是什么?刚说小猫咪遇到了大土狼,没创伤呐,人是可以面对很多巨大的压力的,但是,一旦陷入孤立无援,孤单的状态时,就很容易受到创伤。


人在受创当下(像小白兔),是孤立无援的。


所以很多创伤,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人给人带来的伤害。这就跟人与人之间的Attachment Relatioship(依附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04

意识流是靠直觉去进行的吗?


很重要的一点,它必须是理性和感性并存的。


大脑的前额叶,是在正念和静坐之后,会变得比较清明的地方,这地方必须是online(开机)的,运作良好的,我们才有办法真的做到内观,内观意识的流动,以及身体的流动。


同时我们又允许身体自发的有直觉的驱动。这部分是理性和感性并存,直觉跟某种程度上的控制也并存。


所以这东西绝对不会在创伤复原的第一阶段出现,为什么呢?因为受创伤的人,这理性(和)感性以及直觉跟控制之间的平衡,已经阴阳失调啦。


除非透过治疗师,在晤谈当中能够逐渐评估,逐渐引导,才有可能慢慢慢慢的累积,这样的能力才有可能发生。


治疗师本身的训练,自己的觉察非常的重要。


因为很多创伤压力的反应是很细微的,故事里面的小白兔还比较明显,但是各位(这里有很多是心理咨询师)在晤谈室里面,可能对方一个表情的变化,身体没有整个冻僵,是一部分僵住,或者他皮肤肤色的改变,显示出他这个人已经有一部分进入战斗状态。


这些都非常需要治疗师平时自己能够静心,感觉自己身心的状态,才有办法注意来访者的细微的观察。我常说的,要自助,才能助人。


最后的结语:我们大家要先从基本功开始练习,助人者自己每天的身心安住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才可能观察到来访者身体语言的细微变化,帮助来访者观察到,自己现在已经有一部分超出身心容纳之窗了。


谢谢大家今天花时间听本讲座。


讲师胡嘉琪博士介绍:


美国爱达荷州华盛顿州私人执业心理师(2013迄今)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生咨商中心全职心理师与博士班实习生督导(2009-2013)

普渡大学咨商心理学哲学博士(2009)

感官动能心理治疗(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二阶结业(2015)

 

正在学习如何当社会企业家的心理学家。平常躲在美国乡下开私人工作室接个案,同时,透过网络提供华文世界关于创伤知情的观点,以及如何将身体与表达性创意带进晤谈室的心得。


2014 年在台湾出版「从听故事开始疗愈:创伤后的身心整合之旅」,到现在还在继续推广这本书。


2017 年底在英国与美国,与感官律动心理治疗的老师合作出版了一套三本的英文故事绘本,未来几年,会继续推广对于安全依附以及创伤知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