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明向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010-65797473     18511222947
位置:首页 >> 公益活动 >>  系列讲座

​跨越界线与双重关系 讨论(一)

时间:2018-02-24 点击率:

跨越界线与双重关系 讨论(一)


    编者按语:上个星期我们“安住与沟通”微信群转发并讨论了两篇关于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界线的短文,它们的汉译题目分别是“跨不跨越:治疗中的边界是保护还是伤害?”和 “对双重关系的六个批驳和反驳 ”。征得参与讨论者的同意,我们现在把讨论分两部分呈现给群外的同行,算是我们对此专业问题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点贡献,也期待业内的伙伴们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以共同努力,完善国内心理咨询实践中的伦理原则。除了鸣谢参与讨论的近20位群员,我还要特别感谢颜丽云群友出色的编辑工作。         
                                                                              朱彩方
 
朱彩方
这两篇短文几天前我转到了群里。当时没读完。阅读时我发现有些地方翻译不当、错误和打字错误。对此我做了修正,并征得原译主管的同意,发布了这篇修订版。原译总体上还是挺专业、很不错的,感觉90-95%没有问题。现在我把修订后的汉译版再次发到我们群里,希望大家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互相交流。

真我与我

本质上,人是在关系中成长的,人的心理问题也都来自于关系。所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工作就必须和来访者建立促进成长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是促进成长的关系?答案应该是根据不同来访者的不同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关系。心理治疗或咨询中所谓的“界限”如果阻碍了促进成长的关系的建立,那么,这样的界限就是错误的,是对来访者的不负责任,只是保护了咨询师自己而已 


王英春
   @朱彩方· 北京 朱老师@到我了,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我比较赞成这篇文章的一些提法,比如作为人本主义流派的拥趸,我是不介意在某些关键时候跨越边界的——比如我发现给对方一个拥抱可能对对方的确有极大的意义,比如自我暴露;不过双重关系是我会避免的,尤其是对双方影响较深的双重关系。
咨询中关系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双重关系往往会损害咨询的效果,对来访者不利。

文章里提到中国文化下双重关系可以存在,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比如泛泛之交可能还ok,见不了几次面,然后转为咨询关系的。但如果是很熟悉的人,比如同事,比如两个人之间有很多其他的社交联系人,那可能就很有问题——这可能会直觉就不安全吧。


姚小青
@朱彩方· 北京 怎样来判断关系的界限?谁来判断这个界限呢?这点是我觉得所有人需要思考和面对的。治疗师对自己对人性对来访者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无法有能力来做这个判断。来访者来做这个判断吗?那也很危险,来访者总是有需要和倾向去靠打破界限感来填补黑洞,感觉这是爱和情感。来访者自我如果早期和父母有界限,就不会来找治疗师了!治疗师最有价值的地方恰好是hold住,展示界限,同时对此没有一点内疚,自然的以这样的方式给予来访者爱与情感。这是一个容器一样,然后这个氛围中来访者内在里自我慢慢成型。治疗师连接到来访者很关键,能够看到和判断来访者的内心矛盾冲突的是什么,有时是可以有一点打破,但很清晰知道来访者在要什么自己在给予来访者什么。
马龙有一次和我们小组结束后吃了一顿饭,而且有个成员的丈夫也出席了,最后他请客的。这是他这么多年里太不同的,平时都是没有这样的私下互动的。他也不接受礼物的,后来我就明白,那时我们小组内在里是高度紧张的刻板的害怕情感纽带的,而且对治疗师是警惕的,典型的移情的。那个能量场马龙感受到了,用这个方式应对的。他在私下里最自然的一面,和治疗时不同,实际我们都是理想化他对他是自己的投射带来的各种看法,而这个互动场景对组员潜意识里感悟到这些有很大的好的冲击。

我觉得绝大部分治疗师一生里也谈不上去打破双重关系做咨询这个事的,到不了那个境界的,别想了! 我说的是给朋友熟人做正式咨询治疗。什么很远的姻亲关系,即使不认识,可是潜意识里有连接的,就应该遵守职业伦理不要去挑战了。想要挑战的,可以面对一下自己的自恋还是啥。


王英春

@姚小青 美国Kansas City 小组结束之后一起吃饭,这个做法我看起来还是好大胆~看你的描述,吃完饭之后,小组的氛围变得松弛了吗?


真我与我
一块吃饭还大胆?我经历中,一起吃饭都是家常便饭。

团体中谁做了个案,谁请客吃饭.

 

王英春

那是你的圈儿。@真我与我


真我与我

我没有任何圈,我自己一个圈。


朱彩方

@王英春-北京 你不妨百度一下钱铭怡“咨询中的双重关系”。好像有,但我现在不便(在去工作室的路上,有预约的来访者要咨询)。欢迎你们多就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都沟通、交流。@姚小青 美国Kansas City @真我与我 @Noris.Sydney (take your time)


姚小青
@王英春-北京 是的!那次吃饭后小组里潜意识修通了一些的。

@真我与我 感觉你的治疗师带领小组还是有点问题似的?具体不太了解,不好说。团体和个人又不同,治疗师走的路和方向也很不同,后现代派和精分很不同,很难判断。不过小组里哪个做了个案,然后要请客吃饭,感觉还是内疚驱使的关系,这只是重复过去的模式了,并没有什么滋养的新的东西进入关系里。


李瑛
一言难尽啊!
小心为好,除非治疗师hold住.

突破界限,有双重关系,目的是促进疗效,但必须在安全评估范围内谨慎而行。 个人认为人性欲望需求的满足是有契机的。


慧娟

看了一圈。我个人同意姚老师的观点。

我觉得  双重关系,不是绝对的。分人。
如果双方觉知好,有双重的关系,省去了咨询初期建立信任的过程。如果双方的觉知都不够,确实容易带入其它的情感投射与意识情绪纠缠。反而影响双方。

原则上是最好不要有双重关系。


明空

关于关系,给自己留个问题记号:精分模式的关系不懂,人本结构的关系蒙圈,佛学体系的关系正在了解中。等待我清明那一天......阿门


姚小青

慧娟,心理治疗领域里对双重关系的定义是现实里治疗师和来访者一个社会关系是这个治疗工作,还有双方是朋友,同事,上下级,师生等社会关系。这是双重的。这是明确禁止的。多重的更禁止。@董慧娟.北京~管理员 你讲的双重关系是什么?可能大家谈论把这个概念确定了,其他的不用这个词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出来,就不会混淆困惑了.


真我与我

不管是什么关系,原则是促进来访者成长.


姚小青

@董慧娟.北京~管理员你是认为双重关系,比如本身是师生或者朋友,再来做治疗师和来访者,有利于他们建立信任和情感关系,省去一些过程,是吗?如果双方能觉知,这很好,是吗?


慧娟

是这个意思。


姚小青

@真我与我 什么是成长呢?不在一个纯净的设置里面(治疗关系),这是说不清的。可以想想原因。

@董慧娟.北京~管理员 我能理解为何你有这个观点。不过你可以想想,为什么心理治疗领域里要有这个严格的基本的要求。这不管什么流派和技术都是统一的,违反了是要被撤销执照的。中国这方面不知怎样执行的,如果治疗师不能自觉这么做,会很灾难。学习做咨询,这是最基本的课时分很高的一门。

倒是建议朱老师的课程里这门课做为基础和最严格的要求。


真我与我
咨询的设置,本质是是保护咨询师的利益.
越是严格的设置,越是对咨询师有利.

咨询师的各种利益不受侵犯.


姚小青
来访者不想继续了,咨询师私下里哄一哄说点来访者喜欢听的话,忽悠下,来访者就又交钱了,咨询师不是有更大的利益?

咨询师做这个工作会有怎样的利益呢?挣钱,社会地位,获得来访者的关系满足心理和情感需求?


真我与我

我是说咨询师的时间、经历、隐私等.


姚小青

没有双重关系这个约束,咨询师和谁都能开展工作,不是更容易赚钱获取利益吗?


真我与我

设置,一方面保护了咨询师,也保护了来访者,也保护了咨询关系。


姚小青
@真我与我 ,我是说咨询师的时间、经历、隐私等。——这句话不明白,和咨询师利益什么关系呢?咨询师的时间经历隐私都是咨询师自己的,他没有自由怎么支配吗?他按照时间提供服务也按时收费,双方都认可的协议下这么做的。

设置,一方面保护了咨询师,也保护了来访者,也保护了咨询关系。@真我与我 你这是对前面你的看法的修正?


严峻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过去有些,只是有些,美国精神分析流派咨询师的子女活的非常不快乐,他们的自恋分析师父母经常分析子女的潜意识,子女就像被扒光衣服生活在家庭中。反而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


真我与我

设置,应该是艺术的,而不该是条条框框,即便它实际呈现出来的是条条框框的样子,设置应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目的.


姚小青

咨询的设置,本质是是保护咨询师的利益。@真我与我 我指的这句。


罗文娟

@严峻 北京 我也看过这样一遍,父亲把话说太白,然后我自己猜,一直接触来访者,其实有时候会对生命的坚韧性更不相信,对生命力更不相信哎。这块我最近正在修通。


真我与我

@姚小青 美国Kansas City我说的不精准,准确的说是:现在对于很多咨询师来说,咨询设置对他们而言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


姚小青

@真我与我 假如你本身就认为设置是为了保护咨询师的利益,来访者是弱势的是被鱼肉的,你怎样能看到咨询师是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目的呢?你的心对你看到什么有影响吗?


罗文娟
你去一个叫****网站(心理咨询服务类),里面一般没什么设置,你就会明白遵守设置的咨询师是自我要求极高的。

真我与我

来访者的福祉、咨询师个人利益、咨询关系,设置应该满足着血三者,咨询设置就像一个容器,在里面,咨询师、来访者、咨询关系都得到福祉.


罗文娟

@姚小青 美国Kansas City 是,我同意你的看法,作为咨询师,我真的理解面对来访者想延时,咨询师要通过自己的方法来守住设置的不容易。延时很简单吧,我给你延个二十分钟,你就不生气 了。我遵守设置,要直面来访者的愤怒,这些是很吓人的。


严峻

下面紧接着有来访者,咨询师怎么延时二十分钟?


罗文娟
诱惑的深情,大家都舒服啊,我还可以成就圣母情结。但是做为咨询师不行

后面如果没有来访者啊。就算后面有来访者,咨询师也不能轻易地说下面有来访者,下次还要谈这事,没这么简单啊。


真我与我

@罗文娟你说的情况就应该严格按设置来,这是对来访者有利的,来访者的愤怒是好事情,接下来就可以围绕愤怒探索了.


姚小青

@真我与我 行业要求本身就是这样做的,治疗师也是人,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没有完美。可是你不这么看这个事实,非要自己去认为大家都应该这么做,哈哈。你很典型的不仅要做治疗师,还要做咨询行业的设计师。 我和你说话直白点哈!


严峻

大师,可以突破规则,如果你是大师,go ahead


罗文娟
嗯,先守规矩才成方圆,先守得了规矩,再谈打破规则。我经常看到有些咨询师才上手没多久,就开始打破规则,其实是在为自己没办法守规则找借口了。该找督导就找督导吧。

不知道你说的对咨询师有利的规则,是指哪些。


严峻

举个你想打破的规则的具体例子吧。


姚小青

太多人总是看这个世界的发心是黑的,各个行业什么行为和工作都怀疑人家的发心,实际是自己怨恨的投射,好不好?社会和人们都不完美做不到是事实,可是发心大部分都是好的。怀疑发心实际是自己内在里的不信任和伤害留下的,这是造成自己生活的最大障碍。


罗文娟

或者 说只对咨询师有利的规则,是指哪些@真我与我


真我与我
设置让咨询师的工作处在一种可预测的情境中,这对咨询师来说是安全的保障,试想如果没有设置,咨询师将面临更多的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咨询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就会容易走入歧途,所以,只有设置可以确保咨询师的人身、精力、收入、时间得到保障。

@姚小青 美国Kansas City我没觉得是“黑心”,我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就事论事而已,没有道德批判。


罗文娟

没听懂,听上去你的意思是说,来访者需要准备进入咨询,这样咨询师就见不到发不可预测的来访者?


真我与我
我也没听懂你的,我感觉大家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都不同.

所以讨论陷入迷雾中.


罗文娟

咨询师的人身,精力,时间都得到保障,这样对来访者特别有利啊,要不然咨询师人身得不到保障,谁当咨询师,咨询师没精力,吃亏的也是来访者,时间得不到保障,吃亏的还是来访者啊。


姚小青
@真我与我 你前面对咨询师的情绪和态度,让我对你我发的图里你讲的话语的接收也是带情感的,你的道德批判的情感。即使你现在觉得你没有情绪情感只是描述客观,可我在前面接收时没法立即转换啊!

这种情绪情感的话带着对咨询师的“攻击”的,哈哈,这里我就是个普通人,立即也回应起来的。 我是一个很好的咨询师哎,我见到身边的咨询师都很好哎!这个行业这么带着爱又很现实的来安排这些设置的!还有人这样子看 哈哈,情绪就这样子互动的。误解也这样子产生的。


罗文娟

真我之心,我听你讲过好像有碰见过一些和某些咨询师负面的事,然后这些事一直没完结。


真我与我

咨询设置应该是属于咨询关系的一部分.


庄艳
@真我与我 我能理解你说的.

@朱彩方· 北京您点名发言了,谢谢!我仔细看过您发的文章,我比较赞同文内观点,写得很中肯,也很细致。本人也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请同行们多多指教!


真我与我

咨询的设置,毕竟是咨询师一方设置,既然是咨询师一方的设置,就不可避免的掺有咨询师本人的“利益诉求”,任何人在制定和自己有关的制度时不可避免得会这样,除非你是圣人,从某个角度讲,整个心理学大厦也是咨询师剥削来访者的舞台,当然,这层剥削的意味需要站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去看,不然,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关于咨询师的种种美好.


严峻

心理咨询有各个流派,连用电击治疗网瘾者的,都可以称自己是行为疗法的咨询师。。。


赵立夫

我看了记录,呵呵!感觉你们仿佛都已经不中立了?互动似乎是投射性认同的感觉?反向连接?


庄艳
[by 庄艳 关于咨询界限与双重关系的一些体验和感悟]
1.有害的侵犯边界和有益地跨越边界,这是一个灵活把握的有尺度有分寸的指标。任何标准和行业规定都是对一般情况的设置,尤其是初学者应比较严格地遵守,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咨询经验之后,可以对边界有一定的思考和重整,并不非常刻板和教条地遵守,而无视当下出现在你面前的来访者的情况以及咨访关系的进展状态,这个时候,当下的需求,有益于咨询的需求是需要考虑的第一点,设置就是可以为需求服务的设置了。
任何设置与规条都不是恒古不变的,任何行业里的规条也都有松动和灵活的时候,治疗时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设置也不必非常严格和刻板。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灵活,可以松动,那是要基于对当前咨访关系和来访者的综合评估来决定的,甚至需要找督导师督导以后再做决定。


我讲几个事例。
案例1:一个来访者(男)在网上求助了咨询师(女),相差13岁,咨询师也帮助了他,给了他很多温暖,从高二到大学毕业,整整六年,通过网上的免费求助信件保持联系。六年之后,来访者说要跟随咨询师学习,要做助理,经过多次恳求,咨询师同意他来到身边做助理,他们住在同一栋楼的不同楼层。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来访者经常要跟咨询师交流心理困扰,有时候会在晚上的时候来请教。咨询师感受到界限的被侵犯,及时觉察到并提出保持界限,但是来访者的移情很深,甚至觉得再没有比这个咨询师更能接纳他、理解他的老师了,还是不愿意放弃,依旧要不惜一切代价留在咨询师的身边。最后,咨询师只能屏蔽了他,拉黑了他,他也因为没有收入边。最后,咨询师只能屏蔽了他,拉黑了他,他也因为没有收入最终只能回到老家去。

这个案例说明了,咨询师不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能够温暖来访者,给来访者提供帮助,跟把来访者收做助理来继续得到双赢(咨询师的主观想法)是危害大于益处的,及时修正,保护自己,也让来访者有所觉察,并学会守住界限。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可以探讨。可能因为咨询师的圣母情结,也可能因为咨询师的部分盈利的想法,也可能因为咨询师的评估经验不够丰富,而导致一个没有治愈的来访者和咨询师有了双重关系。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咨询关系存续期间,最好就是咨询关系,不要在咨询关系存续期间有其他关系。如果有其他关系了,那么请结束咨询关系。


案例2:咨询师(女)有一个合作伙伴A(女),合作伙伴A有另一个合作伙伴B(女),她们之间有过一次共同举办公益活动的交集。B听说咨询师的水平比较好,那时候B正好自己处在婚姻的挣扎期,需要寻求帮助,那么咨询师给予了一些帮助,并非建立正式的咨访关系。这种情况下,B说想要正式咨询。咨询师也给她说明了情况,B也是愿意遵循规则来的。最终B也还是没有进入正式咨询,咨询师也没有再追问什么。

这个案例说明了,在中国,有一些情况,是没有办法完全界限清楚的。个人认为,平时生活里没有交集,利益上没有交集,除了咨询以外也不会有什么交流,这样,即使是认识的,熟人介绍的,也是可以咨询的。


案例3:来访者(女)看到某个咨询师(女)的公众号,然后添加了该咨询师的微信号,不敢说话,经过咨询师一番询问,该来访者说,以前咨询过别的咨询师,咨询师的微信号都是专门咨询用的,因为知道不能有其他关系,所以不说话。咨询师问,这带给你什么感觉?她说:“神秘。如果咨询师可以在微信上有一些互动,或者朋友圈可以看到一些动态,她会感觉到真实。”

这个案例说明,来访者在不认识一个咨询师的情况下,需要一些真实的互动和自我暴露来增加信任和温暖的感觉。


2.和儿童、青少年工作时,没有办法完全遵守界限的设置,在学校里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也没有办法完全遵守,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心理咨询师和老师两个角色,有时候会跨越界限到家里去拜访,有时候会跨越界限有身体接触和送礼物,这些本来就是社会互动的方式之一,互动方式也是一种疗愈。咨询师本身的示范和人格魅力也是有益于咨询的因素之一,所以这个情况下,需要有益地跨越边界。


3.跨越边界有时候是一种关怀行为,并非双重关系,而是突破了冷冰冰的咨访关系(生硬、冰冷,来访者有时候即便拥有咨询师的微信或者QQ,也不敢随便乱说话,因为一说话就代表要咨询,一咨询就意味着工作关系,就意味着需要付费)。所以给关系多一点温暖的色彩、人文的色彩。


4.需要注意的是,边界问题的核心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有没有不利的性关系、商业交换关系、渔利以及自我暴露、延长时间、收受礼物的正向影响或者负向影响等,需要评估的是这些跨越是否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否有助于治疗效果和疗愈的推进。


5.刻板而严格的执行边界规则,降低了咨询效果,阻碍了疗愈,那么就是不可取的,灵活的跨越边界规则,取得了好的咨询效果,加速了疗愈,那么就是可取的。


6.更多的时候,咨询师、行业大咖、生命导师,不仅仅是通过专业的工作、工作坊、咨询、培训等影响到别人,帮助到别人,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生命故事、自己的行为动态来影响和疗愈一部分人,所谓生命影响生命。在现代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候,在自我暴露这方面的需求是比以前更需要了。而且有些咨询师本身并不仅仅是做心理咨询,还做培训,还开工作坊,自然会有公布的联系方式。如果公布出去的联系方式,只有刻板的工作对话,没有温暖的人文关怀,相信有一部分人是感觉不好的。那么,如何把工作和自我暴露结合好,如何把人文关怀和守住界限把握好,是需要很多实践积累才能慢慢领悟的,肯定不单单是照搬伦理和理论那么简单的。

 


赵立夫
界限产生的根本是因为心理咨询师是一种社会职业!
那如何去把握这个度?
个人觉得:当咨询师反思这个念头和行动出现的时候是否出于自己的私欲,而非利他,并在这上面用功即可净静!

致良知是也!


李衡梅

@赵立夫-心理咨询师-北京同感.


赵立夫

@李衡梅谢谢!都说缺什么就找什么!我们离开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确有些远了。慈悲就是咨询的意义和价值!


李衡梅

@赵立夫-心理咨询师-北京忘记了最初的发心,职业的价值何在?


赵立夫
说回来,关于一些常规的设置,是对双方的保护,假如来访者不理解,需要咨询师同他讨论。

加时的问题,咨询师是否硬性结束?来访者控制,过度依恋等等。规则不是不能打破,只是要把握时机偶尔为之。这是我是我的想法。


庄艳

这个群总是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给我很多学习!


瞿洋
@朱彩方· 北京朱老师点名,我就来对咨询的边界与伦理做些分享。首先,我认为朱老师所转的文章作者观点是对的!但对于咨询中边界的理解或许有些狭义,比如咨询只应发生在咨询室中等等。但他提出的以来访者的福祉及解决问题为导向是正确的!
心理咨询关于边界的伦理更多指向的是诸如双重关系、不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亲密关系(包括性关系)、不利用咨询师的身份通过来访者获取咨询费以外的利益等。而象出于治疗需要的拥抱、咨询室外的心理治疗、收礼等方面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伦理手册并未规定。因为这要根据情况具体而定。而出于治疗需要的户外咨询是绝对没问题的,比如文中所提到的广场恐惧症!事实上,在很多西方国家这很普遍,并不涉及所谓的边界问题。象在我们医院是需要护士陪同的。文章说得对,一些需要真实暴露治疗的问题如只在咨询室内是根本解决不了的!而象收礼要具体分析,比如咨询过程的不同阶段送礼其心理学涵义不同,还要看多贵重的礼物(贵的肯定不行啦)!多贵是贵,这里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而象最敏感的与来访者的亲密关系也不是绝对的!不与来访者建立性关系、亲密关系是出于对来访者的专业保护。它适用于不同流派的治疗师,但我个人认为更适用于精神分析师。因为精神分析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移情,这个规定就是保护来访者不被治疗师所利用,从而带来伤害!然而,来访者的爱是否就是出于移情,有时会很难判断。因此各国对此规定不一!中国心理学会明确规定:“在咨询治疗关系结束后的三年内不允许与来访者发生亲密关系(含性关系),否则就是违反咨询伦理。无疑,双重关系、亲密关系会破坏掉正常的咨询关系。
  又但是,一切的规则都是可以打破的。正如有位群友所言,先要学会遵守伦理,等成为大师后会对各种设置有更深刻的理解。  
简要重申,朱老师所转的文章观点是正确的!但作者所列举的种种根本不是边界的要求。
@庄艳  上海庄艳老师分享的这个很好!考察是否有利于治疗这是重点!两个极端都是问题.

对界限、伦理要遵守(它是对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面的保护),但不能过于刻板。比如前面网友提到的延时问题、小礼物问题、咨询场所等问题。


卢思行

我越来越怀疑咨询对灵魂的拯救价值了.


姚小青
@卢思行_黄山咨询对灵魂的拯救价值取决于这个个体本身。咨询师太想要拯救对方时,就已经和对方卷入了,这时咨询师需要做自己的工作了。所以过去的中医和治疗师都不主动去提供服务。
咨询师和父母一样是最难最危险的一个职业。第一次听马龙讲这个时只是震惊,这个职业越做久,越认同这句话。

咨询师或者说治疗师对自己的工作做的有多深,对自己有多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事业等等有多大的改善,自己和人的连接能力多强和细腻敏感,咨询工作起到的作用也会多大。


卢思行
谢谢你
最近一直在学经读经,圣经教导我们保守自己,不要太多与堕落灵魂的接触,我最近两天的咨询也会感到自己的灵魂会被拉下坠

希望以后能转型从事传递正能量的工作。


姚小青
@卢思行_黄山我的理解做咨询师是勇敢接近负面能量,陪伴他们看到光明,然后负能量转成正能量。当然前提是自己不被坠下去而是如如不动自带光明地陪伴。

@卢思行_黄山你前段时间在做了这么一个勇敢有爱的工作啊!


卢思行

谢谢,最近一直在反思这工作.


李衡梅
@卢思行_黄山如果大家放弃转变,是不是形成非黑即白的结构
赞同@姚小青 美国Kansas City

自己如如不动是关键。


严峻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具有强烈的善恶二元对立看法,能做好咨询师工作吗,我表示好奇。

姚小青

实际上咨询师这个被坠下去的感受很自然很正常,这时找个督导做些工作,会发现这背后太多关于自己的故事和财富,然后就能如如不动。自己和自己连接本身增强,觉察自己的动到慢慢不动。这个过程咨询师会体会到其宝贵价值,比如带给自己家人的等等


卢思行

不介意在圣灵指引下脱离这项工作 不过暂时虽然痛苦 内心却没有得到这样的指示。


卢思行

是啊,不知道怎么做。如果用主的力量去治愈别人,自己自然更不会耗竭。


严峻
镜子是不耗竭自己能量的。

要是带着价值评判去听对方讲话,特别是对方行为和自己价值观不一样,那自己损耗的能量可就大了。


赵立夫
@姚小青 美国Kansas City咨询师就是最好的工具,这就要求不断的自我成长和长期督导,痛并快乐着的伟大职业!

未完待续……(群内讨论内容丰富,我将在下篇文中为大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