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明向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010-65797473     18511222947
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罗杰斯经典个案、噩梦的转化

时间:2018-02-23 点击率:

2017116-9日我应邀在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系列活动。这个活动由国际存在与人本主义心理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xistential-Humanistic Psychology, IIEHP)举办。这四天的课程分别由我的几个国外朋友给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位教师是我的博士论文三导师之一,Stanley Krippner (斯坦利 克里普纳)教授。

   现在我先概说四天的内容第一天 Mark Yang (杨吉鹰)博士讲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案例分析。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人本主义的经典案例,罗杰斯在1964年现场采访格洛利亚的个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基本上都要学习这个个案。第二天由一位威廉詹姆斯学院(William James College)心理学在读博士生Frank C. SaccoJr. 讲课,主题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Sacco上午分享西方精神病治疗发展简史,下午分享他接手的几个个案。第三天由巴西来的一位咨询师讲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他在一天的时间里和大家分享了NLP发展简史,也展示了一些治疗技术。他看起来很有经验,下午还给大家做了团体和个案体验,不过后来个案体验的人说自己有被操控的感觉。NLP的人本主义色彩要淡得多,算是本次活动的一个插曲。第四天是我的导师克里普纳给大家讲授“创伤与噩梦及其治疗”。


   下面我稍微展开一些来分享一下这四天中的一些内容。

   第一天的上午我去的晚了一些,似乎主要在从人本主义出发做团体动力体验。下午是通过格洛丽亚个案录相来看人本主义治疗。这个个案我在20178-9月份应邀参加的心理联盟人本主义系列课程中也分享过。格洛利亚是个刚离婚带着一个9岁女孩生活的单身女性。格洛丽亚已有新男友,女儿问妈妈有没有和新男友发生性关系。这一提问题困扰着格洛丽亚,因此前来求助。格洛利亚对女儿的这个问题很尴尬,她跟新男友确已经有了性生活,另一方面她又不怎么爱这个男人,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实话实说担心女儿认为自己下贱,或者不爱女儿了。但格洛丽亚又不想对女儿说谎,所以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对罗杰斯说她很焦虑,希望罗杰斯能给他一些建议。然而罗杰斯告诉她他这里没有答案,格洛丽亚认同该说法。接下来罗杰斯让格洛莉亚澄清你担心女儿会不满而离开你,还是担心这个事情做不好会损坏你与女儿之间的关系?



   就这样罗杰斯采用了很多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技术,不断回应、关注、复述、表示理解格洛莉亚的话,以此共情她,与她展开工作。但在深度层面,罗杰斯在不断指引她,让她从内在找答案,包括和她男朋友的关系问她自己“你觉得怎么样?”并且在格洛丽亚说自己很矛盾时,罗杰斯说她一方面要照顾女儿,一方面要照顾自己,需要不需要冒这个险:问问自己内心怎么想?罗杰斯引导格罗利亚把外归因的注意力慢慢回到内在,让她意识到她是要付出点代价,冒点儿险的,但是哪个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让来访者从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出发去做决定,就是罗杰斯咨询的基本思想。后来又转到了格洛丽亚和她爸爸的关系,格洛利亚说她爸爸从小就不听自己讲话,不是她理想中可以沟通的那种爸爸。虽然她爸爸常说,“我爱你呀,你是知道的”,可是她没有感受到爸爸的爱。格洛利亚对罗杰斯说“上帝啊,你要是我父亲该多好啊!”(从精神分析说,这是很重的移情)罗杰斯回答说:“对我来说,你就像是个可爱的女儿。你这样讲,是因为你不能和你父亲坦率的交流,因此你感到有些遗憾”。“是这样,你不是我真的父亲,”她说。罗杰斯说,“对,我知道此时此刻我们非常的亲近”。罗杰斯如此大胆的回应,给格洛丽亚很多信心,以及她所缺失的父女连接。罗杰斯没有象精神分析那样去挖格洛丽亚和父亲的关系为何如此,而是通过倾听和共情把注意力放在格洛莉亚的内在感受,与她连接,去唤醒、开发她的潜能和自尊自信,来访者这样才会去解决问题。这是人本主义的一大特点。在我看来这个个案咨询是成功的。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克里普纳教授讲的创伤与噩梦。一天中教授讲了一些理论,做了三个个案。为保护来访者隐私,作为教育手段我不探讨细节,不暴露任何与身份相关的信息。一个来访者说自己经常做噩梦。他至少有三次被掐着喉咙做梦的经历,分别是他的父亲,太太和大学室友,让他在做梦时感到窒息。克里普纳教授问他梦里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相似度?来访者说现实里没有人想掐死他。教授接着问,梦中的三个人有多少共同点?来访者想了想说,共同点就是他与这三个人中的两人关系不大好。 他经常和太太与爸爸意见不合,会有小摩擦。爸爸希望儿子听话孝顺,虽然儿子也希望自己孝顺父亲,但不会用爸爸希望的方式。爸爸对他的要求比较多,后来来访者学了点心理学更要求界限感。最后老师解梦的结果是来访者做这个梦是一种象征性的隐喻,隐喻来访者内心认为爸爸长期在压着他,让他站不起来。

   克里普纳教授解梦的最大特点是,把梦解开以后,让来访者闭上眼睛坐在那里想象:怎么样让噩梦转化成一个美梦?来访者想象大约5分钟后,然后教授问来访者感觉如何?来访者说他想象到的是他将来要和爸爸在一起,还是让他爸爸提要求,跟他倾听共情,同时和爸爸沟通,他能做到什么就做什么,做不到的理由和观点是什么。有一个比较愉快和宽松的沟通环境,能坦诚有效的沟通,他才愿意真正去孝顺他爸爸。教授最后做的工作是一个如何改变噩梦的非常好的尝试。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