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明向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010-65797473     18511222947
位置:首页 >> 服务项目 >>  企业咨询

明道塾静修斋:禅修心灵成长

时间:2016-02-02 点击率:

    17日,我在近一个月来第三次来到位于海淀区万泉路46号的明道塾。这次给人的感觉是装修已经完成,开业近在咫尺。这个民营教育培训机构旨在传播传统文化中的文、武、医、禅。因缘所至,明道塾的静修斋(禅修)有意让我去开设主要面对中青年企业家和公务员的禅修体验与学习课程。一开始我就声明在先,如果完全按传统讲禅修、国学,那我不是合适的人选;如果在当代国际文化背景下来探索,发扬禅修及国学的精髓,那对我很有意义。令人高兴的是不光明道塾的CEO而且国务院国学中心的负责人都明确中西互补的态度,期待在了解、熟悉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再重构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体系。

    17日下午1:30-4:30,我们针对机构的高管及少量未来的学员举办了一个试运行的工作坊,题为“禅修心灵成长”,目的是通过坐禅体验来更好的发现、调整、提升自己。

    静修斋连讲师只容12人共修。所有人自我介绍或被介绍后,我问大家现在坐在这个小屋团体里,各自介绍完了后,当下的感觉是什么?这是个觉知身心、落地安住、联接团体的开始。接着我告知大家大致的流程(前面讲些知识和信息;后面进入体验和沟通),期待大家在坐禅后多参与沟通。

1. 禅的超越性与可言性(在我们必须闭嘴、止思、体一之前可以言说许多)
2. 禅的大致演绎
3.当代国际、国内需求

 a. The Mind Business 心事业(商务);《南方都市报》译为“跨国企业中的静修人”;《参考消息》译为

   “东方冥想改变西方企业”
 b. 个人需求 (工作压力、情感家庭问题,人生意义、价值重构等)
 c.  更多相关国际态势
4. 坐禅基本方法、技术
5. 坐禅体验 (对毫无体验者提供随息观方法指导)

6. 坐禅现象自我描述、

7. 分享体验、导师与学员沟通、个案探索

8. 团体成员参与、多边沟通、探索、
9. 禅修与心理学整合的必要性

15分钟坐禅期间有一位因为咳嗽触发而离开。有一位说听见窗外隆隆的过往车辆声,我对她说“你心中默念‘听见了,听见了’即可,然后继续随息),后来她入静来;在我告知大家体验“微笑”前她已经想要笑了(心灵感应?),不过那是想大笑的感觉。

几位分享的描述大致如下:

Mr Z:经历了静、乱、静三个过程

Mr X:外面的声音在坐禅是放大了,貌似打了个盹

Mr F:呼吸绵长通畅,内心平和,有一念不生的瞬间,

Ms L:呼吸、活着的感觉强力,听见外面声音,想笑,呼吸绵长了、心安定了、觉得时间过得快、太短了

Ms M:温暖的感觉,睡眠状态,舒服

Ms Liu:跟着思路跑了,等回来时时间快过了;微笑时有破冰之感

     由于工作坊是一次性的。不是封闭的、成长团体的设置,加上只有一位是心理学工作者,所以学员们没有自愿想做个案探索。等正式运营起来后12周为一期的课程就我将会按团体成长要求设置安全、支持、开放的团体文化规则。同事,对不愿在禅修团体中过多暴露自己的学员,我也会另外安排时间,接受单独的个体咨询。

     今天即使没有个案,但从坐禅现象的自我描述和分享来看,Mr Z的 “乱”,Ms L 的 “活着的强力感觉” 和 Ms Liu的 "跟着思路跑了”和 “微笑似有破冰之感”均有探索的余地和价值。这些现象似乎是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水下或许还挺庞大的,需要好好探索。

    不做深入的个案,我就鼓励学员就他们愿意谈的话题和问题继续交流,讨论。当有人把话题扯到公共的环保问题时,我提醒她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个人独有的。一位企业管理者(曾在李开复团队里工作)觉得她常常面临许多的选择,因此纠结于不知如何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断。团体讨论开始集中在这个话体。我有时是讨论的参与者,有时只是一个讨论过程的推动者或维护者。作为参与者,我从自己和成功企业家的经历出发,阐释为何理性思辨无法帮助择决时需要转向禅修、依靠直觉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前者分别太多,思维难以到达万念归一的穿透程度;后者不光思维专注,而且是征求了身心灵统一的意向,所以具有不可理喻的觉知、决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