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双语博士项目落地两年多,已有6个班级100多位学生在读。学生主要来自国内各地,也有一些在北美,新加坡和香港。我教了几门课程:超个人心理学基础、冥想实践与研究,以及超个人领导力(此门课与Mary Kay Chess教授合讲)。征得学生的同意,内外讲习所将陆续分享一些学生们的期末论文。” —索菲亚大学超个人心理学双语博士项目主席朱彩方教授 |
论文 1
超个人领导力的学习与实践
——透过觉知成为人生的主人
王筱菲
1
引言
超个人心理学一直致力于探索人类意识的本质、灵性潜能和超越性的智慧。 并试图运用部分西方科学心理学的概念和实证方法来研究东方的生命观和意识训练方法。领导力的研究则关注领导者如何成为带领团队成员实现共同远景的卓越领导者,这包括进行有效的沟通、包容、情感支持、勾画明确的共同愿景、识别和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清晰而如实的自我觉察等等方面,来提升自我与团队的整体效能。而本次课程将超个人心理学与领导力研究相结合,不仅仅有理论知识与前沿研究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随着练习同步进行的冥想作业和体验式领导力项目,让我清晰的感受到自己身心的变化以及人际互动能力的提升。如同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通常所带有气质那般,超个人领导力研究课程以一种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模式,让我们着眼于以自身的提升来影响和带领团队。这种结合能够促进领导者的自我发展,通过冥想、阅读、访谈和案例构建来探索超个人领导力的基本品质与特征,从而提升情绪智力、增强自我觉察、发展适应性与包容性思维 决策能力。在本论文中,我将以课程阅读材料中最具有启发,对我的领导力范 式影响力最大的内容作为基础,结合阅读体会、冥想心得和实践经验来总结我对于自己独有领导力的发现,以及后续将要深化的领导力优势及方法。
2
积极心理学:
源自内在的丰盛与自己做主的幸福
创造天人合一的生命之流
这一章节探讨了休闲、心流、正念和巅峰表现对个人福祉的影响。首先是休 闲。在提倡效率和勤勉的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把热爱休闲和懒散、不上进联系在一起,忽视了休闲对于生活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有那么多出现心理危机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社会上的“内卷”风气过盛。如果失去了休闲的时光和状态,长时间如机器一样不断劳作,很容易就会产生个人身心的危机。 我个人对此就深有体会。几年前,我曾任职于一个外交智库,主要是帮助领导做 一些文化交流和拓展方面的策划。常常要不断的研究各种政策,阅读大量文献, 并在短时间内写出领导满意又可落地实施的方案。入职之初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义又待遇丰厚的工作,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也甘之如饴。当时经常一个方案要不断开会和修改,通常每天都要晚上九点后才能忙完。遇到大型的国际会议,经常连续一个月都加班到晚上十一点。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我感到内心日渐枯竭,之后还出现了胃痉挛和胃溃疡。最后终于决定辞职。这一章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 概念:“时间充裕与主观福祉相关联,而时间贫困则相反。”(2)不同于金钱充裕可以让我们买任何想买的东西,时间充裕则带来身心的从容和自主自在的感受。 而一旦我们失去了这份自主自在,不论拥有再多财富和地位,也很难有真切的幸福感。在中国文化中心的从容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贵。才华横溢而豁达潇洒的大学士苏轼曾在被贬黄州时写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得闲者便是主人”。(3) 内心的闲适和松弛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体悟当下,真切的生活,更是创造力的来源, 幸福感的基础。
如果说休闲给我们自主的生活,心流状态则是将我们带入神圣的生命之流。 心流是指完全投入并享受某项活动的状态,能够进入心流体验会让我们感受到更 多的积极情绪和创造力。这种体验具有八个特征:行动与意识的融合、对任务的 完全专注、对失去控制的担忧减少、自我意识的丧失、时间感知的改变、体验的 自足性、需要技能的挑战性活动、清晰的目标和即时反馈。我曾经有一次印象很 深刻的心流体验。当时我去参加一个小型的朋友聚会,聚会中有一位旅居云南的 原生态音乐人,他是一位打击乐手。我感到很有兴趣,就问他能不能示范我一下 怎么敲鼓。于是他递给了我一只萨满鼓,然后自己手里也拿着一只。他让我跟着 他的节奏来敲,并说:觉察自己的呼吸,保持自然流畅的频率,并在两次呼吸之间,专注的敲一下鼓。于是我照着做了,感觉天地间似乎只有我俩在敲鼓,而我的呼吸、心跳和鼓的声音和谐的共振在一起,整个身心似乎都消融一般,又仿佛 调动了另一套感知系统。当我们停下敲击,看到旁边的朋友有些怔怔的望着我们。 他们问:“你知道你敲了多久吗?”我说:“五分钟?”他们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这次心流的体验让我对频率和振动有了深刻的难以言喻的体会,这是仅用头脑学习所无法获得的。
文章中还介绍了正念。这是一种对外部世界和内在体验都时刻保持觉知和开放性的练习。正念的概念源自佛法,但如今已经成为超越宗教的提升身心能量和智慧的方法。《金刚经》中写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4),也就是说,众生的心念如同瀑布一般,无始无终而不间断的持续变化 着。因此,我们无法把握任何一个固定的时刻。过去心已经过去,现在心转瞬即逝,未来心尚未到来,三者都是不可得的。唯有当我们认识到心念的无常和变化, 才能不为回忆束缚,不为现在和未来烦恼。心念无常,一旦执着则成妄念。所以《金刚经》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执着于任何一时的心念,对当下的一 切体验保持觉察,才能迈向心灵的自由和解脱。然而,西方的正念由于只是截取了佛法中的一个小理念,没有完整的止观体系,所以无法达到真正禅定,继而在定力的基础上达到观禅所能开启的智慧。但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的确是非常实用的智慧法门。
健康是自己的创造
《积极健康》章节讲到了积极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如何通过心 理因素促进身体的健康和长寿。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心功能都完整的 生命状态。所以,除了生物学概念上的指标,一个人的主观体验和社会功能都是 正向积极的,才是积极心理学所讨论的健康。在文章中提到了与积极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如下:1、心理资本,如活力、自我决定、胜任感和关联性,对 寿命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2、定期的锻炼对身心皆有益,可以提高个人成就感,维护心血管健康。3、心率变异性(HRV)与自我调节能力相关,高心率变异性会带来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4、心理过程、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系统之间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有可测量的影响。5、友谊也为个体的福祉注入活力,拥有好的友谊往往也会更加长寿。6、互联网的使用也会对我们的幸福感带来影响。我们平时使用的软件和在线时间、线上互动的人群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7、宠物也是对健康有益的,包括降低血压、减少心绞痛发生率 和增加寿命等等。8、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器。9、爱情也与健康相 关,尤其是对男性而言。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更健康。10、触摸也与积极健康相 关。按摩可以减少疼痛,拥抱能够缓解焦虑。11、富有幽默感是一种对健康有益 的生活态度。12、音乐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来帮助人们降低压力激素和 血压,提高内啡肽的水平。13、情感表达对于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可以作 为一种处理创伤和困难的方法。14、我们的认知与思维模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 我们的健康,比如乐观和心怀希望的人往往有更好的健康水平。15、积极老龄化 包括洞察力、智慧和顽皮性三个维度。16、长寿可能与非遗传因素相关,如积极 情绪、社会关系和积极信念。17、对生活能够积极应对也会帮助我们拥有积极健 康。积极应对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时,采取的一系列积极、建设 性的策略和行为、以减轻压力、提高适应能力和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5) 在这些积极健康的相关行为和领域中,我对于三点特别有共鸣。首先就是互 联网使用对幸福感带来的影响。我发现当我长时间看短视频或者是一早醒来就看 到了一些负面的网络新闻时,一整天都会效率低下且难以保持自我觉察。因此, 谨慎并且节制的使用网络,对于现代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对健康的影响。生活中的事情往往难以用绝对的好坏去定义,如 何去认知一件事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有意识的选择正向的 认知,并对惯性的思维模式做出觉察和反思,是心灵成长的必修课。再就是积极 应对,我觉得这一点与认知模式的觉察是相关联的。唯有在如实觉察的前提下, 我们才能够采取有效的积极行为。
内在丰盛与自主幸福
《整个人生的幸福感》一章聚焦于积极心理学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幸福感会随着年龄和生活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中年时期可能会出现幸福感的下降,而老年人往往报告更高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的差异可能与年龄相关的幸福感计算方式有关,比如老年人往往对生活目标和 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较小,这也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儿童和成人的韧性研究中,家庭和社区因素对个体的积极适应至关重要,而个体性格因素 的作用相对较小。积极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意义能够有效缓冲压力和不利生活事件的影响。此外,积极情绪、任务或问题聚焦的应对方式、幽默、耐心、乐观等都 是增强韧性的因素。当然,真正的韧性还是需要在行动中去体现。
研究还探讨了“后创伤成长”,这是一种在经历创伤后可能发生的适应,它提升了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后创伤成长涉及对自我理解和世界观的重大改变, 需要从旧的活动中解脱出来,创造新的、内在激励的个人目标。Antonovsky 提出了一个“意义感”模型(6),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意义性、可理解性和可管理性,这些都与心理福祉密切相关。最后,本章节强调了成熟的防御机制在积极心理健康中的作用。Vaillant 的研究发现,使用更成熟防御机制的个体在收入、 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更好。(7)而哈佛成人发展研究则发现, 戒烟、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关系对晚年认知功能的重要性是健康老化的关键因素。
总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个体如何通过不同的生活阶段适应和成长, 以及如何通过培养韧性和意义感来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这些发现为理解和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本章研究中所讲到的“生活韧性”和“后创伤成长”都如同对我生命的一种生动诠释。我今年 40 周岁,39 岁那一年,我有长达半年的时间都在病痛中度过。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两次急诊,经常一两个星期不能吃食物和饮水,只能靠打止痛针和吊瓶维持。终于在去年年底时,我的病情需要做一个开腹手术来治疗。在半年的病痛中,我时常在反思生命的意义和我小半生经历所带来的收获及力量。尽管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乐观和善于忍耐的人,但那半年也 会偶尔冒出厌世轻生的念头。但大手术期间,不知是痛苦的量变产生了质变,还 是不断借由病痛的反观终于在经历生死考验时而获得了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当我终于康复之后,有一种对此前人生种种全部释怀,对往后余生也豁然开朗的强烈幸福感。正如研究中提到的,“后创伤成长”涉及自我理解的改变和对世界意义的重新构建。我的手术经历也帮助我重新评估了个人生命的目标和生活优先级。 同时我也体验到了“成熟的防御机制”。当我一两个星期无法用餐时,总开玩笑说 自己已经达到了道家“自然辟谷”的状态,会赞叹自己不费力的消瘦身材。在打强效止痛针的时候,我也会和陪护的家人说,这是“绿色磕药”。幽默感如同隧道中的微光,可以让焦虑的心稍微放松。这次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逆境中是可以找到力量和幸福的,而且那份力量和幸福更加稳固而不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丧失。
3
《谷歌的情商课》:如实觉察,如理作意
《谷歌的情商课》一书原名为《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主题是以探索内 在的自己为基础,来进行情商的自我提升。对我而言,这本书最有帮助的地方, 是让我重新思考情商的定义,并认识到快乐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能力。在 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情商常常被认为是“会来事,会做人”,而这个标准通常是由 他人来设定的,也就是向外求。于是,人们很容易把善于表达(哪怕是言辞浮夸不实),善于达到目的(哪怕是违背自己的本心或原则)的人形容为情商高。这 曾经让儿时的我非常困惑,因为某些在我眼中是溜须拍马,不够诚恳,甚至有些 不择手段的成年人会被大家称之为“情商高”。慢慢的,我了解到夸赞这些成年人 “情商高”的人,或许也只是一种委婉的“情商高”的表达。但在我内心深处,是多 么喜欢简朴真诚甚至有点笨拙的人啊。但在这本书中,我终于找到了符合我价值 观的“情商高”的定义。作者认为,情商乃是一种探索自己内心的能力,是对生命 保持着深度的觉知与理解,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乃至在更深层次洞察 心灵的运作模式。如此,情商就成为一种自知自证的内修。相应的,这样的高情 商会带来情绪的平衡与稳定,会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持注意力和积极开放的心态, 获得更加自洽自然。当我在书中读到“快乐是可以被训练的,这种训练是种对于 心灵、情绪和我们经验的领悟,通过这些,我们会达到最深情的内在安宁,最终 形成恒久的快乐以及慈悲心。”(8)这样的情商课已经不仅仅是关于情商,而是 生命最珍贵和有益的修行。书中提供的提升情商的具体方法其实都是非常好的修 行方法,可以作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自我觉察是以更高的分辨率来 观察自己,如此可以透过细节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情绪驾驭则是通过练习来 理解我们情绪的触发点,包括在身体中去感受它,从而学会成为自己心的主人。 正念练习则帮助我们无论经历什么,都只是去体验,而不立即评判。同时还要通 过练习来增加我们的专注力和同理心,这样无论是在处理事务还是在社交互动中, 都会更加高效而从容。
这次课程中,老师安排了丰富又实用的冥想练习。从正念行走、数息、观妄 念到生活禅、睡眠冥想、社交冥想,让我一边实践一边更深切的体会冥想在生活 中的妙用。阅读《谷歌的情商课》时,我也边读边复盘正念冥想是如何帮助自己 提高在工作中的领导力。我的 MBTI 为 INTP,作为 INTP,我通常喜欢逻辑分析和理性思考。正念冥想可以帮助我提高专注力,减少干扰,使我能够更清晰的思 考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我体会到,当我只是去观察自己的思想 和情感,而不加评判,能够让我的自我变得更加包容和稳定。在项目会议中,如 果遇到无理或强硬的甲方,如果能够保持正念去开放而如实的体会自己当下的感 受,反而能够做出更加合理和有利的反应。大概有了将正念代入生活的意识,就 会发觉日常的互动都是练习社交冥想的好机会。和团队成员交流时,也能更理解 他们的观点,从而有效的沟通。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冥想更是舒缓压力和平衡焦 虑的好工具。有时候,当感觉手边的事情都推进不下去了,心中也没有头绪时, 去进行正念行走,或者带着觉知睡一会儿,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INTP 类型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创新思维的,而我在团队中也是负责发挥创造力的主创人员。 但创造力是需要灵感和状态的,每当缺乏灵感时,我都会进行冥想练习。这可以 帮助我放空思维,从而为新的想法和创意腾出空间。这次冥想课帮助我形成了一 个好习惯,那就是在出租车上进行冥想练习。以往的通勤路上,我总是电话沟通 工作,或者思考后续的项目安排,就算是放松也会选择听音乐。如今,出租车变 成了一个小小的道场,不论是 20 分钟还是 40 分钟,这都是独属于我的冥想时间。 我惊喜的发现,虽然在车上冥想很难进入深度的沉静状态,却让我的心变得放松、 明亮和轻盈。为后续的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更好的状态。
我所特有的和将要深化的领导力优势
通过此次超个人领导力课程,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日常的工作风格与性格特征。 我认为自己所具有的独特领导力为觉察、共情、沟通力和创意性思维。由于本身 是一个敏感且内向的人,多年来又有练习冥想的习惯,我一直比较善于自我觉察。 因此可以较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他人。在此基础上,虽然不是一个热衷于说话的人,但当需要沟通时,我能够非常真诚且有分寸和温度与合作伙伴交流。 同时,我也非常具有创意性思维,一方面这是一种被保护的比较好的天性,同时多年来不断以追求生命真理为动力的学习也为我持续打开思路。例如在索非亚大学学习超个人心理学博士课程,就是我近年来给自己的非常珍贵的生命礼物,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和灵感。
至于未来我想要深化的领导力优势,首先便是在自我觉察和保持正念上持续精进。 这次课程让我看到自己虽然有冥想的习惯,但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度还不够。若将 正念更多的带入到每时每刻,则其他的身心优势都将被放大,那些内在的匮乏和 问题也将被真正的看见和解决。
参考文献:
Antonovsky, A. (1987). 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health: How people manage stress and stay well.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omptom, W., & Hoffman, E. (2023).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Comptom, W., & Hoffman, E. (Year of Publication). Chapter 4: Leisure, Flow, Mindfulness, and Peak Performance.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Comptom, W., & Hoffman, E. (2023).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Chapter 6: Positive Health.
陈秋平, & 尚荣. (2007). 金刚经·心经·坛经. 北京: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59328.
陈一鸣.(2013)《谷歌的情商课》.北京中信出版
苏轼. (2018). 东坡乐府 (朱孝臧 编年校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Vaillant, G. (2003). Aging well: Surprising guideposts to a happier life from the landmark 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Little, Brown.
论文 2
邓莹晶
这个学期对超个人领导力的系统学习让我对自己的领导力风格有了深入地思考。我在第二周的时候进行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人格测试。我的测试结果是 ENFP“竞选者”人格。其中外向 E, 直觉 N,感性 F 这三项很显著,而直觉 P 这项不显著。根据 MBTI 理论, ENFP 以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激情的个性著称。是充满活力和富有同情心的人,追求富有意义的生活,注重个人成长和与他人的深度连接。ENFP 领导者擅长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鼓舞人心、促进创新、并创造一个开放和积极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可能存在优柔寡断、过度理想化、以及缺乏结构的弱势(Briggs & Myers, 1980)。我觉得这个分析基本准确上地概括了我的领导力风格,特别是注重个人成长和与 他人的深度连接,还有擅长技法团队成员的潜力。
Greenleaf (1977)提出, 仆人式领导力(Servant Leadership)是一种以服务他人 为核心的领导哲学,强调领导者首先是一个服务者,通过满足团队成员和组织的需求来实 现共同目标。这种领导方式注重倾听、共情、治愈、意识、说服力、远见、全局观、团队 成员成长和社区建设。仆人式领导者关心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与幸福,将他们的成长和需 求放在首位,以此激励团队更加高效地协作,同时创造一个以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工作环 境。这种理念常被认为是传统权威型领导风格的对立面,更加适合塑造富有包容性和创造力的团队文化。
而 Bass(1990) 提出的变革型领导力(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是一种以 激励和启发为核心的领导方式,旨在通过传递愿景和共同的使命,引导团队成员实现卓越 的绩效和组织的重大变革。变革型领导者通常表现出高度的激情和创造力,他们通过树立 榜样、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鼓励创新和挑战现状,来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这种领导风 格包括四个关键要素:理想化影响力(树立可信的榜样)、鼓舞人心的激励(激励团队的 共同目标)、智力激发(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关怀(关注每个成员的需求和成长)。 变革型领导力被认为是引领变革、应对复杂挑战和激发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方式。
这两种领导风格都强调对团队成员的关注。特别注重对团队成员的长期影响。只是仆 人式领导力更注重服务与支持,是内向型的,以满足团队成员需求为导向;而变革型领导 力则更注重激励与创新,是外向型的,以实现组织变革为目标。我认为我的领导风格是这 两种领导力的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实践变革型领导力,而在需要构建信任和支持 的团队中,实践仆人式领导力。其中,我特别擅长的是赋能和倾听。
赋能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赋能者。我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团队成员的长处和短处,还有他们 自己意识到的或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潜能。 如果给他们的职责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以及阻碍了他们获得积极健康,我就会及时的调整对他们的职责分配。这是一种对团 队积极健康负责任的方式,也是一个建立诚信的过程。团队把他们这段人生这段旅程交给 我来带领,我就要对他们的积极健康负责。这也是仆人领导力和超个人领导力相结合的地方。
我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完全没有用的成员,只有一个不会发掘人才的领导者。在我 的团队里曾有一个建筑模型设计师。他因为一只拖欠建模项目的设计,无法按时完成任 务,还总是消极怠工,几乎要被团队开除了。后来我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我发现他其实 真正的兴趣不再建模。他从事建模的工作只是因为这是他的所学的专业。他真正热爱的是游戏设计,但一直没有人给他机会。我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牵头设计了一个游戏项目。由于那是他真正热爱的事情,又是第一次有人给他机会,所以他特别珍惜这个机会。 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进行设计,绝对是进入了心流的状态。后来他的游戏设计特别成功,从 此成为了一个游戏设计师。他一直很感激我发掘并激励了他的潜能。通过这段关系,我也看到自己是一个特别善于启发和激励团队的领导者。
培养精神进步的关键在于共建一个支持性和启发性的环境。我鼓励团队成员定期反 思自己的核心愿望和潜力。例如,在项目规划阶段,我会引导团队领导者思考他们如何通 过工作实现个人愿景和对团队的积极影响。这种深入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激发领导力,还能 让他们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内在联结。
倾听
我把正念倾听应用于我的领导力实践中。比如我的 VP 几个月来试图用命令式的方式来推进项目,但是遭到了团队的抵制,完全不理睬她。VP 很沮丧,认为没有人听她的。 我就问 VP, 你有倾听你的团队么?后来我和团队中的每个人谈话,真正地去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我发现他们并不像 VP 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做事情的动力。相反,他们很希望把这件事情做成,对于某些成员来说,他们甚至是极度渴望把它做好,因为这个活动对他 们个人来说有重大的意义。他们几个月来不回应 VP 的指令,只是因为不喜欢她高高在上 给他们下达命令的姿态。我告诉团队,这个活动是他们的,不是我和 VP 的。我们两个人 在这里不是指挥他们的,而是帮助他们成功的。这种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到仆人姿态的 转变,也展现出了接纳和共情的姿态,反而让团队感受到了尊重,并且更加愿意追随我们 的领导。他们开始积极地筹备活动,并且时不时地主动来跟我沟通,向我请教问题。通过 对团队展现出爱和尊重,我看到团队由此激发出的巨大的潜能。
还有一次,我的一位董事会成员,在开会的时候,提出了一项特别宏大的, 不切实际, 也根本不会有人去落实的构想。我一听这个构想就很生气。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这种设想了。上次他的设想搅得整个董事会鸡犬不宁。因为那个设想不切实际,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跟他合作。没想到他不依不饶,这次又提出来一个。所以我一开始不假思索地就回绝了,差点跟她吵起来。他也很生气,说我不给人空间说话。那一刻,我感觉到他在指责我。脑袋里面嗡嗡响。我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是愤怒和不耐烦的。我深呼吸了两下,努力给自己按了暂停键,把自己从那个被指责的预设中摆脱了出来。然后语气平和地让他解 释一下为什么认为自己没有做事的空间。这一次,我用不带预设和判断的心态,重新听了 一遍他的解释。他看我平和下来,他的语气也平和下来。这次我听明白了,他不是在指责 我,他想表达的是,希望在董事会上增加一点时间。让他提出新的项目设想。即使是个无法实现的项目,但至少有一个讨论的空间。我重复了一遍我听到的意思,我问他,他最在 意的是不是提出新设想的话语空间?他点点头。感谢我听懂了他的意思。这是一个很意思的练习。正念觉察让我们学会更好地倾听。特别是在我们的情绪被某些预设和判断裹挟的时候。
平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注意到自己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在关系生态上,尤其是在支持 团队沟通、鼓励协作和解决内部冲突方面。我发现,只有当团队成员感觉到他们的意见和 需求被理解和尊重时,才能更有动力全力投入项目。这样的生态建设为团队带来了持久的信任,减少了内耗,并在遇到挑战时表现出更强的韧性。
与此同时,经济方面也不能被忽视。在处理资源分配和确保效率的过程中,我发现 一些关键的决策可以平衡项目的实际需求与团队的关系需求。例如,在制定预算和任务安 排时,我力求透明,确保每个人理解资源的使用目的,并赋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去实现目标。这种平衡使得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兼顾了团队的需求,使项目运作更具可持续性。总结来说,我将继续关注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平衡,确保项目在健康的团队关系与 高效的资源管理之间找到理想的中点,为项目的长期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到平衡,我也注意到在 MBTI 的测试中, 由于我的 J/P 不显著,所以“优柔寡断 和缺乏结构”的特点并不完全代表我的特点。我有时候喜欢计划,但有时候倾向于随性和灵活,不喜欢过于严格的计划和流程。我在这点上是一个矛盾体。
我在回想每次主持董事会的时候,都尽可能地让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当时想讨论的 问题。结果就导致会议没有严格按照会议日程上的时间表和执行。比如上一次的董事会, 由于某个新成员临时发表了关于市场推广的建议,这是日程上没有的,但她的新主张引发 了热烈的讨论。我不想打破当时的积极讨论的氛围,就没有切断她的发言,导致后来计划用来讨论活动执行的时间不够了。有一个本来想在最后那个环节发言的活动组织者就很生气,指责我没有控制好会议的日程,导致他的发言被迫取消,而他的发言才是真正重要的部分。
我通过正念来冷静自己,认真反思了这个事情,我认为自己确实应该更严格地把控会 议流程。所以我也跟这位跟我产生冲突的组织者沟通了,以后董事会如果有重要的部分, 我们放在前面,先确保他们发言,后面再进行相对自由的讨论。未来会更加注重平衡计划性和自由度。
启示
这个学期持续的正念练习,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第一天练习行禅的时候,我正在对工作上的事情焦虑。所以刚开始试图将意识集中在行走上的时候,很难集中精力,那种焦 虑如影随形。然后我开始想象自己是一杯水,各种焦虑的情绪就像水里的杂质。当我慢慢 将意识集中在每一步行走时脚下的感受时,我内部的杂质开始慢慢地沉淀,我整个人开始 慢慢地变得清澈和沉静。虽然只有几分钟,但那种把自己静滤一遍的感觉特别好。再回到办公桌的时候,焦虑消失了。头脑清晰了。能够更冷静地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以及有什么解决方案。以后每次焦虑的时候, 我都在办公室练习行禅。通过放慢步伐,专注于每一步,我能够暂时抛开会议和邮件的喧嚣,从而在精神上得到重置。这一简单的行为不 仅让我感到焕然一新,还让我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更加专注和有创造力。
后来我尝试在工作日的早上练习正念。如果我有一整天的工作。早上起来就会有些焦虑,所以很需要静坐数息练习来平静身心。我在早上通常匆匆忙忙。有一天我抽出时间在打车去地铁站的路上练习正念。虽然环境有些嘈杂,但也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我戴上耳机,闭上眼睛。按照指引数息。刚开始焦虑还在,数一的时候就焦虑啥时候能数到 十。就想着急要完成任务早点数完。但随着注意力慢慢集中到呼吸上。我慢慢静滤了下 来。感受到的情绪渐渐模糊,直到消失。我的呼吸越来越平缓。后来我把手放到小肚子上,感受肚子的起伏。注意力又转移到肚子上。对数息的意识也渐渐模糊。十分钟的练习结束正好到地铁站。我感觉身心都轻盈和宁静了。这时候也开始清醒地思考今天的工作计划。
另外, 我也试着在中午午休时间练习静坐随息冥想。我在办公室找了一个舒服的坐垫。把手放在小腹上,感受小腹的起伏。我发现随息比熟息更容易走神。每次走神的时候,我就会注意力拉回到小腹的起伏和呼吸上。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这几分钟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时刻。也开始在冥想的时候,觉察到身体能量的细微流动。听到老师说,觉察到能量流动的时候, 不要去追随它。就像看着落叶随着水波流走一样。睁开眼,窗外正好 一阵风吹过,落叶一片一片掉下来。感受到秋日里一份来自精神深处的宁静。我也很喜欢老师说的,把冥想当作一种精神肌肉的训练。让身体进入一种放松状态下的注意状态。
Dethmer(2021)说过, 当你全心投入当下,你就拥有了塑造未来的力量; 领导力的真正力量,来自于内在的平静和清晰,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控制。我这两句话从中领悟到真正的力量源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思维的清晰。当我们开始实践正念,学会了在冲动和压力之间寻找平衡,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以及所领导的团队。学会了倾听,不仅是听见他人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听见我内心的声音。这种平静而深邃的力量将引领我前行。
参考文献:
Bass, B. M. (1990). From transa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to share the vis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8(3), 19–31.
https://doi.org/10.1016/0090-2616(90)90061-s
Briggs, K., & Myers, I. B. (1980). MBTI Manual: 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Compton, W. C., & Hoffman, E. L. (2020).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flourishing (3rd ed.). SAGE.
Dethmer, J., Chapman, D., & Klemp, K. (2021). 正念领导力. 江西人民出版社.
Gonzalez, M. (2012). Mindful leadership: The 9 ways to self-awareness, transforming yourself, and inspiring others. Jossey-Bass.
Greenleaf, R. (1977). Servant leadership: A journey into the nature of legitimate power and greatness. New York: Paulist Press, pp. 7-48.
McCaslin, M. & Snow, R. (2010, October). The human art of leading: A foreshadow to the potentiating movement of leadership studies. Integral Leadership Review, X(5).
Tan, C. M. (2012). Search inside yourself: The unexpected path to achieving success, happiness (and world peace). Harpe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