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明向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010-65797473     18511222947
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朱彩方博士:《我对强迫症的理解》读后感

时间:2016-02-02 点击率:

    经周宏先生的介绍,中国强迫者联盟和婷婷心理咨询师交流群邀我在2013年6月6日做个讲座。大约是这个因缘,赵立春先生在新浪微博和博客与我取得了联系,并热情地给我快递了一本他的专著《我对强迫症的理解》。此书由九州出版社2013年4月刚出版不久。

    因为作者是强迫症(Obs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r OCD) 的过来人,所以写得很有针对性、很朴实易懂,根本没有学院派的写作思维和格式。这点与周宏的《强迫症的内观认知疗法》比较相似。我虽然咨询、治疗过几个强迫症患者,写过一篇通俗文章,也在生活中与强迫症患者居住过,观察过,但我绝不是专家。尽管这样我还是相信这两本书对强迫症患者、家属亲友以及心理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启发和鼓励。

 

《我对强迫症的理解》共268页,分为三章。

第一章:强迫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第二章:我的强迫症治疗之路

第三章:精神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强迫症。 

在第一章第十一节(强迫症究竟是怎么回事—强迫症的最简单描述)里,赵立春写道;

简单地讲,强迫症是我将“错误的非事实性事物”作为长期性的重点关注,形成了畸形的、非事实性的自我固态思想,致使我出现了某些精神异常(总是控制不住地XXX),而我要改变我的这些不正常,于是,我的重点关注又成了“我要改变我的思想”,长此以往,致使我总是去关注大量的非事实性事物,致使我的畸形固态思想更加严重化—— 针对事实性事物而大量存储的固态思想,才是正常的、健康的固态思想,我们称之为事实性固态思想。针对非事实性事物而大量存储的固态思想,是畸形的、主观的、非事实性的固态思想,我们称之为非事实性固态思想,这就是强迫症。(第62页)

赵认为:第一章是基本的理论,迫友需要看但不必完全明白;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采用了“多次重复,重点描述”的写作特点。果然,一直到第二章的第十一节(第126页)我才眼前一亮:作者不再重复,终于开出了自己修炼、探索多年的“密方”:疗愈强迫症的成功之路在于扮演“忙碌的事实角色”。作者所谓“事实”就是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事物。其治疗原理或机制就是:让忙碌的事实角色(忙碌的工作、生活、交往)成为恒定的、持续的、可靠的、强大的“外力牵引”和“外力帮助”,以此替代内向的、主观信息主导的畸形的固态思维需求、趋向和内容。简单地说“治疗的目的就是培养并养成新的事实性固态思想,取代原有的、固定的主观性固态思想”(第167页)。正确的方法不是去“正面消除”强迫思维和行为而是转移注意力、迂回培养新的注意点、新的观念,“找到自己忙碌的社会事实角色,逆精神天性(关注自认为的第一需要)而为之,做自己认为不重要的眼前实际事情,并获得大量的事实性成功感受,长此以往,就能形成事实性固态思想”(第167页)。“获得大量的事实性成功感受”是社会心理学中广泛运用的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以激励健康、有益的或惩罚不良的行为。作者强调这是个重要的环节,不可或缺。这足见作者是个过来人,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学素养。他所采用的疗法基本上属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r CBT). CBT是当今国际心理治疗领域最流行的取向,也是治疗强迫症(O和其它焦虑症的主要疗法之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2010年6月发表在 Dialogue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下面这篇研究论文,题为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81959/  不过,西方心理治疗领域目前的研究表明“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or DBT) 是当今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疗法。

 

第三章阐明了“电气信息时代”是导致强迫症的社会根源。“强迫症是典型的人类社会富裕病”(第267页)。人类进化到现当代,其客观方面求生存、安全的“本能需求内容”已经“被全部、长期、彻底满足,人类的‘自然角色’终结”(第248页)。人们从大量关注外部客观信息转为大量关注“主观的非事实性信息”。作者认为这是强迫症形成的“最直接原因”(第249页)。当大量的主观信息固态存储后,人们的注意力指向主观,“我们的精神活动几乎会与实际世界脱离。。。习惯地从主观信息世界中寻找相关信息,发现比较重要的信息,就会进行大量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另一个异常现象,那就是‘症状开始泛华,开始多样性”(第265页)

 

要说未来再版时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大致有几个:

(1)  把人或人类后天思想归为客观固态思想和主观固态思想,在当今思想界未免显得简单和落后了点。进一步说,主观固态思想也未必全都会导致或助长强迫思维和行为;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在后现代思潮中已经被淘汰,或者说它们是互相交织影响的。另外,作者几乎完全用“精神”一词来囊括心理学上的许多概念,一直到第三章的最后几页才合理使用了“注意力”这样的更为准确的概念。

(2)  第二章似乎没有足够地显示“我的强迫症治疗之路”。作为读者,我以为这章会象周宏那样现身说法,写作者亲身历强迫症而痊愈的真实果实。我实际读到的似乎与第一章类似的概念的重复堆积和解释。后半部分治疗“处方”的解构和操作才增加了新意和可读性。作者罗列的几个“忙碌事实角色”的案例似乎并非是自己的,所以让读者感觉标题与内容有点脱节。

(3)  虽然作者谦逊地屡次申明他只讲强迫症的现象,不探讨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但第三章还是努力陈述了病因和发病过程(原理或机制)。只是陈述比较笼统、粗放了点。不过这也正是作者最后对读者强调的

(4)不知是为了适合迫友,还是由于作者本身的思维仍有些余烬,普通读者大概都会觉得重复的内容确实太多了点。是否可酌情精炼些?

(5)作者用了许多引文,但没有任何引文的相关信息(被引用者的姓名,所引书名、页码)。这些是学术界的基本规范。虽然本书不是学术著作,但如果作者能标出一些别人公开发表的思想、成果,只会给本书和作者增加信用和可读性。